電視劇《回家的誘惑》海報
電視劇《華麗一族》海報
剛在湖南衛視熱播的《華麗一族》,最近受到眾多觀眾的“吐槽”。該劇從臺詞到分鏡頭都跟原版的韓劇《天橋風云》幾乎一樣。翻拍成“雙胞胎”的原因,不是導演是真正的“粉絲”,就是編劇沒有“改編”與“藝術再創作”的能力……全部“照搬”了。 但“買了版權”就可以粗制濫造嗎?誠意和創新都缺乏的翻拍,只是浪費資源。
在國內熒屏,不斷的翻拍韓劇現象折射出目前影視劇劇本創作的“疲軟”,在收視率的重壓下,無論是電視臺還是制片方都耐心有限,“借力出擊”要比造就一個市場省事得多。
韓劇有獨特的“文化味道”,翻拍之后感覺就不一樣了。其實翻拍只是為賺一個噱頭,是吸引觀眾的關注提高收視率而已。而且韓劇有很濃的“韓國本土文化特色”,要想真翻拍,還得在融合本土文化上多下功夫。
充斥著 “矯揉造作”
原 版的《天橋風云》是韓劇迷心中的“經典片”,如果在翻拍后能貼上別有風味的“中國標簽”,那就再好不過。可沒想到《華麗一族》的拙劣翻拍倒了觀眾的胃口,
引起爭議。有觀眾評價,該劇給人的印象是:外酥里嫩,尷尬徹底,低俗難耐,差點“血崩”……翻拍韓國劇“下限”在哪里?要毀掉多少人的美好回憶?韓劇翻拍 后會是“老樹開新花”,還是“狗尾續貂”?
有關專家指出,作為文化交流的一種現象,美國、日本也都翻拍過韓劇,但都制作精良,拍出了新意和本國文化特色。因此,問題不在翻拍本身,而在對外來藝術的本土化改造上,目前內地翻拍劇的專業性不夠,所以造成創作精度不夠,改造沒有新意。
原 版的《天橋風云》是國內觀眾最早接觸的韓劇之一,在視覺效果和刻畫人性等方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華麗一族》則被觀眾評為充斥著國產偶像劇的“矯揉造 作”“天雷地滾”通病。劇中人物的造型缺乏時尚感,“劇中每個人物成了‘花瓶一族’,每句對白念得都跟讀詩似的,難道有語言障礙?”“好好的一部時尚劇變 成了‘鄉土劇’。”“不是‘歧視’翻拍劇,但翻拍后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深入人心。”
拍不出唯美感覺
翻拍在國際上也有成功經驗,香港的《無間道》就被馬丁·斯科塞斯翻拍成《無間道風云》,而且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雙料”獎。但中國影視扎堆翻拍韓劇,折射出的是投資方的功利心理和浮躁心理,難免拍出“粗制濫造”“有形無神”的作品。
被翻拍的韓國電視劇,近些年來也有不少了,比如《人魚小姐》被翻拍成《姐妹新娘》;《寶貝媽媽寶貝女》翻拍自《傳聞中的七公主》;《藍色生死戀》翻拍為《一不小心愛上你》;《天國的階梯》翻拍為《像風一樣離去》;《冬季戀歌》翻拍為《對門對面》;《回家的誘惑》翻拍自《妻子的誘惑》……
專家表示,電視劇最核心的元素應該是劇本和演員。在劇本依托于經典小說與原版作品的基礎上,演員便成為劇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想要使翻新的劇作被觀眾認可,新演員需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以求加強對其扮演的角色的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刻畫。
比 如,《回家的誘惑》翻拍自韓劇《妻子的誘惑》,中方重金向韓方購買了版權,并稱會“盡可能參照原版”。兩版驚人相似,劇情完全克隆,各種橋段、細節包括臺
詞都一股腦兒照搬,連主題曲也是“換詞不換曲”,用韓版音樂填上中文歌詞了事。但韓版的妝容、服裝的精致,演員的細膩表演卻完全沒學到位。道具、場景都做 得很粗糙,也不時尚,演員要么太呆板,要么只知道瞪眼——既學得不到家,又不符合我們生活的現實。
《冬季戀歌》的翻拍劇《對門對面》是標準 的“山寨”劇,還被網友稱為“中國最惡心的抄襲電視劇”。劇情完全照搬,也是以車禍、失憶癥為情節,講述幾個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毫無創新。另外一部《像
風一樣離去》劇情也跟原版《天國的階梯》差不多,比如男女主角幾次在海邊小屋彈鋼琴,男女主角相認時用項鏈等,幾乎都沒有改動。其中的女演員的表演實在令 人尷尬,情到濃時只會閉眼干擠,完全沒有韓劇的唯美感覺……翻拍劇種種“雷人”已飽受觀眾詬病,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無限復制”令人憂
引進版權進行翻拍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在借鑒基礎上拍出屬于自己的文化傳統的味道,好與壞之間天差地別,因為各自不同的心態、立場,肯定會拍出不同的東西。
翻拍劇光靠技術提高是沒用的,技術永遠也代替不了藝術本身。韓劇之所以在韓國本土及海外受歡迎,是因為韓國偶像劇的題材優勢、所傳遞的道德傳統觀念,以及韓劇服裝、化妝、道具等制作水準,都滿足了觀眾一定程度的時尚審美需求。
看韓劇《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中的演員,他們的眼睛多純凈,現在我們的年輕演員都太浮躁,能找出那樣有著純凈眼神的演員嗎?
如何營造地道的“中國范兒”才是最大難題。韓國整個社會狀態相對平穩,同樣的方式放到中國來就會出問題,如果剝離掉“韓國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這些故事就沒有社會質感,人物間的感情自然顯得又假又矯情……
其實翻拍就是拿名牌來裝自己的“門面”。如果翻拍者“為所欲為”,無視老版劇所產生的語境,將已出名的作品搞得面目全非, 卻用“總有可翻拍題材”“翻拍不愁賣”的邏輯將中國電視劇制作推入一個無限復制的時代,這是最令人擔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