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活動 >> 文學活動 >> 正文

    林語堂故鄉打造“文學小鎮”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4月18日10:16 來源:福建日報

      “我是漳州府平和縣人,是一個十足的鄉下人。我的家是在崇山峻嶺之中,四周都是高山……我經常思念起自己兒時常去的河邊,聽河水流蕩的聲音,仰望高山,看山頂云彩的變幻。”1971年,76歲的林語堂抑制不住對故鄉的思念,在《我的家鄉》一文中這樣寫道。

      如今,在林語堂的家鄉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一個占地168畝的林語堂文博園文化核心區——“文學小鎮”正在規劃建設中。

      1895年,林語堂出生在這里,并在此接受了啟蒙教育。“在林語堂的成長過程中,家鄉不僅僅給予他物質和區域的記憶,更給予他精神和文化的滋潤。”平和縣林語堂文學館館長黃榮才一提起林語堂就來了興致。

      林語堂故居坐落在坂仔鎮中心小學校園的一角,這里原有大小禮拜堂各一座,還有牧師樓、圣經樓等附屬建筑。經過多年的變遷,這些建筑大多已被拆毀,林語堂出生的小閣樓還在。重修后的林語堂故居由兩件瓦木結構的平房組成,其居住的房間約有10多平方米,四周的墻上懸掛著林語堂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沿著老舊的木梯登上林語堂的閣樓臥室,透過小窗戶向外望去,庭中的一顆鳳凰樹長勢正旺,不遠處便是靜靜流淌的西溪。

      “坂仔俊俏的山、西溪秀美的水、童年純真的夢、家鄉難忘的情,都滲透到林語堂文化修養的深處,進而影響了他的作品風格,形成了他幽默閑適的精神境界。”黃榮才說。

      從10歲起,林語堂離開坂仔到廈門讀書。“當年的坂仔與外界聯系主要依靠水路。從這里到廈門,順水兩天兩夜,逆水回家就要三天三夜了。”黃榮才說,林語堂到廈門讀書后,一年或半年才能回一次家。

      后來,林語堂去了北京。再后來,去了美國,去了臺灣,家鄉已在天涯。只是,家鄉依然魂牽夢繞。在林語堂一生的文字中,關于家鄉的描寫很多,他羅列家鄉對自己的熏陶,也懷念他最初的愛情。“我愛我們村里的賴柏英。小時候,我們一起捉螯蝦。我記得她蹲在小溪里等著蝴蝶落在她的頭發上,然后輕輕地走開,居然不會把蝴蝶驚走……但是我倆終因情況所迫,不得已而分立。”

      現在,正在建設中的文化核心區呈煙斗狀,包含了林語堂文化博物館、五篷船碼頭等60個子項目。除文化核心區建設外,坂仔鎮還將建設林語堂江濱文化公園、修復林語堂故居以及恢復周邊古民居。

      漳州市委書記陳冬表示,打造林語堂文化旅游精品,要注重自然原生態的保存和復原,實現項目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更要突出文化因素,不能過度商業化”。

      (新華社)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