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記者 王建華 李柯勇)中國16日產生了新一屆內閣成員。他們將在新任總理李克強的帶領下,加快職能轉變,展現新的姿態。
民眾期待他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促進實現“中國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和秘書長組成。
由于啟動了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本屆內閣部門成員共25人,比上屆減少2人。依照法律程序,他們由新任總理李克強提名,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投票決定和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任命。
新一屆內閣部門成員平均年齡60歲,雖與上屆政府組閣時相比年長近3歲,但整體上更具豐富的中央和地方實際工作經驗,知識學歷、專業對口優勢明顯。
與上屆政府組閣時相比,新一屆內閣部門成員全部擁有大專以上學歷,比例提高約11個百分點。其中,大專學歷1人,本科學歷3人;研究生學歷21人,比例接近85%,提高逾14個百分點。不僅如此,所學專業的分布更加廣泛多樣,人文學科人數和比例明顯增加。
新一屆內閣部門成員中,8位屬于新面孔,包括外交部長王毅,國防部長常萬全,國家民委主任王正偉,監察部部長黃樹賢,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
其中,王毅從國臺辦主任轉任,之前曾長期供職外交部,任過副部長、黨委書記;樓繼偉從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央匯金有限公司董事長轉任,之前任過財政部副部長、國務院副秘書長;高虎城由本部門副職升任;王正偉、姜大明、李斌從地方轉任;常萬全、黃樹賢則分別來自中央軍委、中央紀委。
另外17名成員,除了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是從國土資源部部長轉任的,其他16人均為連任現職。
64歲的國防部長常萬全和58歲的留任公安部部長郭聲琨還是新任國務委員。常萬全主要負責國防建設方面的工作。郭聲琨承擔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要務。
在25名成員中,有24人是中共黨員。
觀察人士認為,新一屆內閣面臨一項重大考驗——如期完成職能轉變的各項任務,努力糾正“越位”“缺位”的偏差,朝著建立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目標快速邁進。
職能轉變是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核心,它優于單純的機構調整。這是中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新的重大進展,意味著新一屆內閣將以更大力度解決面臨的諸多矛盾和問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此次改革不再保留鐵道部,其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企業職責則由隨后組建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
楊傳堂留任交通運輸部部長。在世界人口第一、國土面積第三的中國,他主要面臨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重任。
此次改革不再保留衛生部、國家人口計生委,衛生部職責與人口計生委的部分職責整合后組建新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旨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人民健康水平。它還要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食品安全標準制定。
李斌成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首任主任,是本屆內閣兩名女性成員之一。她曾在上屆政府組閣時出任人口計生委主任,后供職安徽成為全國唯一女省長。
此次改革,國家發改委承接了人口計生委研究擬定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的職責,并管理整合國家電監會職責后重組的國家能源局。
徐紹史轉任國家發改委主任。他面臨的緊迫挑戰包括,推動改革攻堅,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邁出實質性步伐。
此次改革,國土資源部負責管理重組的國家海洋局,后者整合現國家海洋局及其中國海監、公安部邊防海警、農業部中國漁政、海關總署海上緝私警察的隊伍和職責。
姜大明出任國土資源部部長,他此前擔任山東省省長五年。姜大明面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合理控制開發強度等重任,還要以高效的海上統一執法,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人們注意到,本屆內閣擁有3位同時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閣員,分別是留任科技部部長萬鋼、新任國家民委主任王正偉、留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60歲的萬鋼同時是本屆內閣成員中唯一的非中共人士,現任致公黨中央主席。他2007年起任現職,是改革開放后首位任國務院正部職的非中共人士。萬鋼的要務包括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實現創新發展。
55歲的王正偉(回族)還是新一屆內閣中的少數民族成員,也是年齡最小的成員。他此前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五年多。監督實施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設將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年屆65歲的周小川此前已任央行行長10年有余,其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力度和成效令人印象深刻。
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的形勢下,財政政策在中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財政部部長由樓繼偉轉任。深化稅制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民生領域投入,以及管控財政風險等,是他承擔的重要職責。
保障和改善民生被確定為中國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上屆4名內閣成員留任重要關聯部門,包括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住建部部長姜偉新、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民政部部長李立國。
民眾期待他們以其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在重要的民生領域取得新的突破。例如,明顯改善空氣、土壤、水的質量,加快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改善房地產調控,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等。
社會高度關注并期待很高的教育部和文化部亦由上屆內閣成員留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面臨促進教育公平、革新教育理念、培養創新型人才等方面任務。文化部部長蔡武面臨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的任務。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新戰略目標。
與此直接相關的3個內閣部門也留任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和水利部部長陳雷。人們期望他們能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進戰略目標順利實施。
堅持依法行政、健全監督制度、加強廉政建設等已被列為中國政府工作的基本準則。監察部和審計署承擔著監督制約權力的重大責任。
黃樹賢出任監察部部長,他需要創新工作機制,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廉政監督。劉家義留任審計署審計長,不斷加大審計監督的力度將是其工作的重點。
留任司法部部長的吳愛英是本屆內閣另一位女性成員。輿論關注她將如何推動勞教制度改革,以及進一步強化社會法制觀念等。
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貿易國的中國,今后在對外交往上將采取何種姿態、扮演何種角色及如何具體行事,亦受外界高度關注。
王毅轉任外交部長,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其工作著力點是積極推進全方位外交,推動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有效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為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
高虎城升任商務部部長,他需要設法應對不斷抬頭的形形色色貿易保護主義,一方面穩定出口,一方面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實現更大程度的互利共贏。
耿惠昌繼續擔任國家安全部部長。
分析人士指出,政府現代化轉型是國家發展的關鍵。在新的歷史方位和起點上,中國新一屆政府開啟了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的新一輪自身現代化轉型進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新一屆內閣成員是中國政府這次現代化轉型的主要實施者、實踐者,承擔著塑造現代政府形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