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黃玥)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著名歌唱家譚晶做客“新華網全國兩會訪談”時表示,今年自己再次向大會提出《促進全國性志愿者服務立法》的議案。
“全國性的志愿者立法環境已經成熟”
與過去五年相比,今年譚晶的議案增加了14年來我國各省市出臺的地方性志愿服務條例。“地方性志愿者服務理發不斷地頒布和實施,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志愿者立法體系的形成,”譚晶表示,全國性的志愿者立法環境已經成熟。
從2008年雪災、地震、北京奧運會開始,譚晶在一次又一次融入志愿者群體的同時,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的含義。
“志愿服務表面上是一種服務行為,本質上卻是一種精神現象,是志愿者發自心靈深處的自我選擇,是志愿者以社會認知為基礎的價值追求。”她說。
汶川地震,她看到志愿者大愛無疆的傾力奉獻;鳥巢外,她感受到志愿者之間友愛互助的溫韾;上海世界博會和廣州亞運會期間,她在與志愿者的互動中,體會到自身進步的快樂;而在她的歌聲里,“中國青年志愿者”的精神更是名傳海外……
隨著越來越多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隊伍當中,志愿活動也深受大眾青睞,志愿服務在中國社會蓬勃發展,方興未艾。
“除了唱歌,志愿服務一直是我努力去做的事情,這個群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關注和幫助,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此次兩會上,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代表能夠和我一起,為這個群體爭取到應有的權益。”譚晶說。
關注文化建設新舉措 兩會提出新建議
對于近幾年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的著作權問題,譚晶在今年兩會提出《關于加快著作權保護制度環境建設的建議》的新建議。“文化建設離不開創新精神,更離不開健全的法律法規,”譚晶表示,此項建議從樹立全民著作權意識、完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建立著作權市場調節機制、建立著作維權溝通平臺和調解中心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證和闡述。
她表示,著作權的保護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創作出好作品的人,沒有得到應有回報,他繼續創作的動力會受到影響。這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缺乏精品,大量不入流的作品充斥市場,老百姓的文化審美也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只有嚴格保護著作人的合法權益,才能最大化激勵文化創新,”譚晶指出,盡快建設我國著作權保護的制度環境迫在眉睫。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文化改革發展”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各級政府效能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
“這說明我國文化產業越發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譚晶說,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看到了中華優秀文化傳承與發揚的美好前景。
近幾年,譚晶一直致力于實踐黨中央“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號召,做了許多成功的嘗試。從維也納到英國皇家音樂廳,“和諧之聲”在世界舞臺多次唱響;與多位世界音樂大師的對話,讓她對音樂的“跨界”嘗試屢獲贊譽。
“每一次成功的嘗試,都離不開國家關于文化對外交流的大力支持,”譚晶坦言,我國文化產業跟發達國家相比,雖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隨著文化改革的逐漸深入,文化產業從成型到良性發展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