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大學文化是高校精神風貌和價值理念的重要體現,體現著高校的辦學理念、歷史特征、精神追求、學科專業、規章制度和校園環境的特色。如何把文化體現為辦學理念的導向力、大學精神的凝聚力、大學環境的吸引力、辦學目標的號召力、大學制度的驅動力、大學形象的影響力,實現大學的可持續發展,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大學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行為文化構成。優秀的大學文化以正確的價值觀為高校師生的成長提供價值導向,把獨特的精神品格熔鑄進高校師生的心理層面。提升大學文化建設的美學品位,對促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內涵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精神文化的品位:“雅”、“和”
“雅” 是中國古代美學范疇之一,其主要內涵指美好、高尚、文明。尊人之詞多稱雅,如雅鑒、雅言等。“和”則是中國古代哲學、美學范疇的最高體現,它注重整體上均衡、和諧的狀態,是多樣性的統一。“和”乃是我們共同的民族文化之根。
中國文化歷來主張“和”。和諧可以生新物,簡單的雷同則不能繼續。“和”和“同”是不一樣的,“和”是在承認事物差異的基礎上,互相聚合、靠攏,可以產生新的事物,而非簡單的雷同。不同的校風對高校學生個性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大學應把大學精神的薪火代代相傳,作為對學生最有意義的饋贈。任何一所大學都需在精神上樹立對真理、對崇高精神風范的尊重,這對其學生終生做人、做事都有深刻影響。大學要構建的精神文化品位應該以“雅”與“和”為宗旨,以高尚、美好、文明的高雅為旨歸,以博大、寬容、海納百川的氣魄來熔鑄大學精神之魂。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社會主義發展的主題,我們建設的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求真”、“愛善”、“尚新”應當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理想和目標。
大學物質文化的品位:“意”、“境”
物質文化品位又稱載體文化品位,是大學文化品位的外在標志。從文化審美的角度加以審視,大學物質文化應有之品位可以概括為“意”、“境”。“意”、“境”是語言說不出來的,具有非具象性和不可言說性,只能訴諸感受,它是人的生命活動所展示的具體、有意趣、有張力的詩意空間。
大學物質文化除應有的實用性之外,還應包括哲學沉思、倫理規范、科學追求、人文關懷等精神因素在內的文化底蘊。可供居住以及一切適于師生活動的實用性功能是大學物質文化最基本的功能,大學的物質文化要滿足師生居住、教學、科研需要,但又不僅僅只是其物質性的社會功用,它還要讓身處校園中的人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大學作為傳播文化知識的高等教育殿堂獨特的文化底蘊,由此得到精神慰藉,喚起師生的使命感,喚起他們為國家、為民族、為未來奮斗的自豪感。
大學物質文化的“意”、“境”還能引起審美主體精神的愉快,以及由憑吊遺跡、目接興衰所激起的文化感慨。大學是文化傳承的場所,在著名的大學里,無論是古老的建筑還是久遠的歷史,都使人心馳神往,給人以精神性的文化熏陶和濡染。大學校園中那些遠隔時代讓人懷念的舊跡,引人無盡的追思,給身處現代的師生以不可多得、無法替代的校史、校情教育。大學的建筑物并不需要多么豪華、時髦,它應傳達一種崇尚廣博、自然、深邃、高雅的文化氣息。在此種文化氣息的熏陶和鼓勵下,在開放的環境中,師生才能自由地傳承與學習人類文明的各種知識,自由地進行理性思考和探討。
大學制度文化的品位:“真”、“神”
“真”與“神”也是中國古典美學范疇。“真”即真實性,先秦莊子十分強調真誠的重要。“神”就復雜一些,它既指物質事物,即事物運行的規律性,也指精神。制度文化品位,體現在大學教學、科研、生產、生活、管理制度以及群體行為規范、習俗、典禮儀式中,它傳遞出的“真”、“神”的精神,既要體現教育、教學的實際規律性,體現科學求真的精髓,又要充分發揮人巨大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激發廣大師生的潛能和創造力。大學應特別注意通過一定的制度體系鼓勵師生擁有開放的胸襟,具有包容和吸納各種學問的胸懷和氣魄;鼓勵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主動打破壁壘分明的系科限制,主動探討,相互辯難,吸取知識的營養,使自己盡可能多地接觸大學知識結構的分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學人。
大學行為文化的品位:“氣”、“韻”
古人認為要做優秀的文章、延而及事須先要養氣,如孟子所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氣”對人的行為文化來說,是一種根本的東西,所以中國古代美學把“氣”作為一個重要的范疇,常用“氣脈”、“氣韻”、“氣象”、 “氣勢”等來評價詩文、藝術以及人的行為。上升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則鑄出“氣節”、“氣骨”等詞來表示。“韻”同樣為中國古代的重要美學范疇,它并不是指音韻之韻,而是指文學、藝術、人的形象的“風氣韻度”、“情調神姿”,是“風韻”、“神韻”、“高韻”、“性韻”等,“韻”作為形象之美被提到極高地位。
大學行為文化的品位是師生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及內在價值觀和價值取向。在大學行為文化品位的建設中,“氣”和“韻”是大學及大學人的形象設計,大學人應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精英群體而存在。他們在精神領域有某種傳統的優越性,是高深學問領域內的精英,擔當著自我反省、社會批評、大眾啟蒙、捍衛理想的多重歷史使命。他們身上有著民族傳統的傲岸氣骨,有強烈的創造性和個性風格,追求思想的獨立性、倫理的嚴肅性與藝術的完美性。大學人作為文化群體,一方面,與傳統人文價值和審美規范有著天然的血緣聯系,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捍衛者;另一方面,在當前文化語境中,他們又往往呈現出某種先鋒性,勇于成為社會進步的階梯和動力之源。大學的形象是一所大學在社會公眾及師生心目中的總體印象。大學形象是由管理者形象、教職工形象、學生形象、社會服務形象等綜合而成,應以“氣”、“韻”來構建大學的綜合形象,在人們心中真正樹立起大學崇高圣潔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