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我是連續四屆的全國政協委員了。在過去20年參政議政的歲月里,我和人民政協結下了不解之緣,也在每年兩會期間發出過很多呼吁。關于藝術,關于道德,但更多的還是關于教育。
20年來,我欣喜地看到,我國的教育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今后會“繼續推進教育優先發展”,把用于教育的錢用好,讓人民滿意,我聽了感到非常欣慰。
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否從內到外真正強大起來,關鍵取決于國民素質,而培養素質全面、可擔重任的國民,必須從“根”上入手,從未來棟梁們的培養上入手。
我曾經提交過大量關于教育的提案,有的很快被采納了,比如中小學開設書法課;有的則未能實現,比如停止評選三好學生。今天,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能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尤其不能用分數代替德育和美育。
有這么一個故事:有個中國代表團去美國一所名校考察,帶了禮物,想送給該校最好的學生,結果這所學校的校長說:我們沒有最好的學生,所有學生都是優秀的。我們能不能也讓孩子們知道——他們都是優秀的。
我兒時曾有過一段經歷,至今記憶深刻。上小學時,有一個學期我的操行成績被評定為“丙下”,原因僅僅是上課時和同學說笑了幾句。我難過了很久。下一個學期,隨著漸漸懂事,我的學習成績上去了,操行也變成了甲等。可見,學生是在不斷成長的,不能過早地把他們隨意歸類。
我已八十有二,無法經常出門考察,但仍堅持看報,對教育類報道尤其關注,還專門請教師朋友上門聊天,了解情況。讓我憂心的是,課業負擔過重、自由空間太少、追求分數甚于追求創新……今天的孩子為什么越來越累,越來越失去想象力?拿分數把孩子圈起來,還怎么要求他們有好身體、高素質。在我看來,培養全面發展的年輕人,要從小鼓勵他們有創造力、想象力,有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有正確且堅定的價值取向。
我特別看重德育和美育。這兩種教育怎么發揮實效是個大課題,尤其是美育,現在往往簡化成加分工具,讓孩子練鋼琴、學畫畫去考學加分。其實,美育沒有絲毫功利性。我愛書法,就因為它像梁啟超所說:在各種藝術教育中,書法是最純粹的。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享受到真正的美的熏陶,成為內外兼美的人。相信我們的教育會越來越好,今后,我將繼續為這些問題發出呼聲。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