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晚會,太多太多的文藝用晚會的形式,什么事情都能辦個晚會。”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小組討論的委員濮存昕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有這么多晚會。(3月5日中國網)
政協委員濮存昕是個文藝界的人士,對晚會是最熟悉不過了,他參加過的各種大小晚會恐怕得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所以他才會有如此的感慨。的確,我們國家的各種晚會實在太多太多,從央視春晚到省級衛視的各種春晚,這是春節時候的,可以理解,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地方城市舉辦個什么桃花旅游節之類的節慶,也得辦一臺晚會,甚至搞個經貿洽談,晚上也得安排一臺晚會給嘉賓。
辦各種各樣的晚會,自然就要花錢,而且這錢花的還不少。服裝道具置景人工等等咱們就不說了,單單是請來的明星大腕們的出場費就是一筆天文數字,根據目前娛樂圈這些大星小星的價格,請個一線大腕沒有百萬根本拿不下來,即使是國內二三線諧星,都得二三十萬才能請的動,一臺晚會光是嘉賓出場費就得花幾百萬,所以,對于地方政府名義舉辦的各種晚會,老百姓在通過電視看熱鬧的同時,也要追問一下,這臺晚會的花費,都由誰來買單,是企業贊助,還是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來買單。
為什么地方政府會熱衷于舉辦各種大小晚會,其實不外乎面子二字,辦個晚會,請上一干人等的領導,前排就座,晚會開始前,讓上級領導講話鼓掌,顯得既有面子,又能把政績放大傳播,反正有國家財政兜底買單,何樂不為?
筆者建議,相關紀檢部門應該對地方的各種晚會的舉辦也要進行財務審計,甚至要像審查干部因公出國那樣,嚴格財政紀律,對一些沒有必要或者不符合規定的晚會,要堅決給予制止,因為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不是那么容易就得來的,地方紀檢部門有責任對晚會的花費進行審計,嚴格紀律。
另外,在現代網絡媒體下,傳統的大而全的晚會其實已經失去了很多觀眾群了,現代年輕人,誰還愿意去看那些形式內容都很老套的晚會呢,建議地方政府,如果想擴大宣傳效果,少辦晚會,多開座談會,認真傾聽民意,相信參加座談會的群眾微博才是最好的政績展示的舞臺。(蘇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