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文學機構訪談 >> 正文
他是一位有著37年文學創作史的作家、21年從業經歷的出版人,現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何建明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全國政協委員。3月4日,何建明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說,第一次聽到別人叫“何委員”,感到心頭一顫,因為自己過去有無數職務,卻第一次有了“委員”之稱。
政協委員怎樣履職?雖然具體之處還要細細體會,但通過兩天的參會,何建明有了一個新的發現:政協關注的很多問題與自己距離很近,當委員可以在一個新的平臺上去參與國事。他說:“聽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所作的報告,我發現政協有很多工作和文學工作很近,報告里涉及的很多問題我在創作時幾乎都關注過,參加政協可以讓我有更多渠道反映中國的現實問題。”
何建明進一步解釋,在創作前的調查采訪中,他有很多機會接觸到普通群眾,可以了解到一些群眾普遍反映的社會問題,成為政協委員后,他可以把那些很難在文學作品里表達的東西,通過政協參政議政渠道,直接向黨和政府反映。用他的話說就是“文學工作者有了另外的渠道,表達自己對黨和人民的赤誠之心”。
作為新任全國政協委員,何建明最關心啥?采訪時,何建明憂心忡忡地說,網絡中存在大量虛假新聞和惡意炒作的新聞,甚至主流媒體的主流網站也參與這種無聊的炒作,讓他感到非常憤怒。
“網絡上有不少對黨和政府以及我們所處社會的惡意攻擊、隨意誹謗,有的言論具備了過去大字報、小字報、匿名信的功能,有的所謂的"很活躍的網民"甚至帶有濃厚的"文革"時期造反派的特征”。另一方面,他還發現,網絡上還有不少低級、粗糙的官場小說,大量反映色情、“亂愛”的內容。他對記者說:“大量的垃圾和跟社會唱反調、消化正能量的東西充斥網絡,對年輕人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對于這種現象,何建明在希望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的同時,也希望作家們有所提高。“形成這種現象有兩個原因:一是作家自身價值觀可能有問題,二是作家的知識積累和已有經驗太陳舊、狹隘、膚淺、粗糙。”何建明強調,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憑自己以往經驗和已有知識進行高端的創作是不可能的,作家需要認真梳理自己的經驗,從新鮮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再進行深入的思考、總結、梳理和提高,才有可能寫出新的、能夠叫得響的作品。
作者:王玉梅 朱燁洋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