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侗寨有這樣一對不同尋常的夫妻,兩人因一場侗戲結緣,終結伉儷。24年來,夫妻倆把全部精力投入拯救和弘揚侗民族文化上來,并帶著自己兩個女兒一起,其樂融融唱侗戲,并為此登上中央電視臺《神州大舞臺》。
戲為媒,結成伉麗
歐俊樓和妻子楊煥英都出生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黃土鄉頭寨村的大山里。侗鄉人能歌善舞,民間有“飯養身,歌養心”之說。日常生活中,人們愛用山歌來傳情達意,傾吐心聲。
歐俊樓、楊煥英從小就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是唱著歡樂的侗歌、跳著優美的侗舞長大的。
16年前,楊煥英剛滿18歲,天生麗質的她被村藝術團選為演員。而時年25歲的歐俊樓也在文藝隊里當樂器伴奏和演員,從此他倆經常在一起排練節目,巡回鄉村演出。歐俊樓伴奏,楊煥英唱歌跳舞,二人一唱一合,搭配得非常默契,被同伴們稱為一對“黃金搭檔”。
1989年,村藝術團編排侗戲《霧梁情》,參加湘、桂、黔、鄂4省(區)12縣侗戲會演。《霧梁情》講的是一對侗族青年男女不顧家庭反對,追求自由戀愛的故事。戲中,由歐俊樓和楊煥英分別扮演男女主角。
歐俊樓、楊煥英演戲非常認真,一絲不茍。會演現場,當《霧梁情》演到主人公殉情時,觀眾中有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最后,這出《霧梁情》獲得了會演的最佳表演獎等4項大獎。
《霧梁情》在貴州演出成功,這一喜訊似長了翅膀在侗鄉山寨迅速傳開。有人認為,歐俊樓、楊煥英是一對絕佳的搭檔,若能永生相守,豈不美哉?殊不知,他倆都已有此意。
1990年春節期間,歐俊樓和楊煥英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結婚那天他倆穿上戲裝,給村民們演了一出《霧梁情》,這別開生面的婚禮在當地傳為佳話。
不動搖,堅持到底
歐俊樓、楊煥英夫婦感嘆,或許他倆的命中早就注定了要與侗族文化打一輩子的交道,要不然他倆就不會達到如此癡迷的地步。
為使侗歌侗戲后繼有人,夫婦倆主動與一些學校聯系,利用學校的寒暑假和課余時間,舉辦民族文藝學習班,由他倆義務執教,教學生唱侗歌、演侗戲、彈奏民族樂器。
2002年,村藝術團的重擔落到歐俊樓身上,他當了團長。為籌集經費,夫婦倆白天耕田種地,晚上楊煥英織侗錦等民間工藝品,歐俊樓做蘆笙等民間樂器,銷售收入用于藝術團添置更新演出道具。
歐俊樓還根據觀眾需要,創排出《侗族服飾表演》、《侗族古代農具、生活用具表演》等頗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節目。一花引來百花開,觀眾的不斷增加,激活了當地的旅游業發展,許多農戶辦起了“農家樂園”、“農家餐館”。藝術團的商業性演出次數不斷增多,每天演出達3場次左右,演出收入大幅增加,一些離團出外打工的演員也回來了。
一家人,登大舞臺
值得一提的是,歐俊樓、楊煥英夫婦在搞好村藝術團建設的同時,又在家里開辟了另外一個舞臺——家庭舞臺。他們生有兩個女兒,尤其是小女兒歐雪漫,聰穎活潑,模仿表演能力特別強。夫婦倆發現小女兒的這一特長,喜出望外,有意培養女兒成為侗族文化繼承人。只要有空閑時間,夫婦倆就同女兒在家中排練節目。
2006年,歐俊樓一家應邀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神州大舞臺》,并按照欄目組的要求,精心編排設計了表演內容。
其中,《山山水水侗鄉情》這一節目融合了侗語、漢語,侗舞表演,蘆笙伴奏,受到了評委們的青睞,得到了高分。此次活動共有6個家庭參賽,最后歐俊樓一家以總成績400分獲得了最高分,歐俊樓的小女兒歐雪漫還被評為“魅力寶貝”。
賽后有記者現場采訪楊煥英:“你們全家人都有這么好的才藝,到處演出,是不是賺了很多錢?”楊煥英說:“賺錢誠然好,可是我們山里人沒有什么奢求,唱唱歌、跳跳舞,圖個快樂過日子。更重要的是想通過我們的歌舞,傳播侗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