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覃博雅) “有時候,一輛殘疾人所開的車承載著一家人的夢想,不應過于簡單地進行處理,應協調各方面的訴求……不應讓一個人的殘疾拖垮一個家庭!”日前,主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別小組討論的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在會場對委員和媒體反映了廣大殘疾人在生活和教育上的訴求。
張海迪委員坦承,自己也曾有因生活無法自理被拒入學、傷及自尊的遭遇。除了成長過程中難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殘疾人在生活中還可能遇到就業、維權和扶貧待遇上的種種不如意。
張海迪委員以2010年開始實行的允許有一定能力的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法規為例,認為 “為什么允許部分殘疾人駕駛汽車”的傳統觀念,應改成“為什么有一定能力殘疾人不能駕駛汽車”。她呼吁全社會應盡最大努力給予殘疾人應有的權利與尊重,讓有能力的殘疾人更多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以保護社會的穩定與人民的根本利益。
張海迪委員表示,如今很多地方已實現“無障礙設施建設到樓門口”,2012年出臺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十六條也給殘疾人在公共場合攜帶導盲犬“松綁”,中國的殘疾人權利保障程度已大大提高,但為了實現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美麗中國”的概念,應更全面地關注殘疾人,使其無后顧之憂 ,從而達成全體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