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3日電 去年兩會期間,當一些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提出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問題時,立即得到了社會的熱烈響應,因為它勾起了讀書人的群體記憶,更關乎城市的文化情懷。今天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剛開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抗抗就向人民網發來《有關保護實體書店生存的再次提案》。
在提案中,張抗抗委員說,近年來,我國的文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進步。然而,圖書出版業、圖書流通領域目前的情況并不令人樂觀。具體表現為全國各大城市實體書店的生存已岌岌可危。各地實體書店紛紛停業的現象,原因是源于“稅收過高”、“成本上升”(房租和員工薪水提升幅度)以及在與網店“價格競爭”中的劣勢——這三大原因所致。
為此,張抗抗委員今年兩會再次聚焦實體書店,她在《有關保護實體書店生存的再次提案》針對有關實體書店和網上書店的“價格競爭”如何變得公平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提案中,張抗抗委員指出,網上書店的低價沖擊和瘋狂擴張,已經嚴重擠壓了實體書店的市場份額。網上各家書店為爭奪客源,五折六折進價的圖書,以四折三折銷售。價格問題已經對整個書業提出了嚴峻挑戰,三俗、克隆現象隨之泛濫;在惡性價格戰面前,書業的神圣性蕩然無存。民營書店、獨立書店的正常售價,根本無法抵擋毫無規則可言的網上低價圖書。
為此,她提出,面對網絡書店的書價惡意競爭,政府部門應該依照國際價格法,盡快出臺相應的圖書銷售管理條例,對網絡書店以及其它任何類型書店的圖書銷售價格,進行限制和嚴格管理。
張抗抗委員還在提案中提議,建議政府考慮對實體書店進行大幅度減稅(小書店以營業稅為主,大一點的書店主要是增值稅)。也可參照目前新華書店享有的返稅政策,使民營書店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讓民營實體書店能夠健康發展;建議各地政府把實體店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系統,在文化發展機制上進行設計調整,鼓勵創新。對書店的城市區域分布位置進行合理布局,在城區規劃中為書店留下一角之地。政府應積極協調房地產商與書店的利益關系。但凡用于文化建設的政府撥款,也應向民營書店進行適度傾斜,在分配上體現更多的公平原則。建議設立圖書公益基金等類似性質的民間或半官方機構,對資金流轉困難的民營實體書店進行定期資助。(記者 文松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