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安妮寶貝 于寫作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2月25日09:27 來源:新京報
    作家安妮寶貝。作家安妮寶貝。
    《眠空》  安妮寶貝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3年1月版《眠空》 安妮寶貝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3年1月版

      每個有節點感的時刻,都容易讓人生出一切可以重新來過的念頭。而對于作家來說,一部作品的完成往往帶有這樣的意義。

      寫完隨筆集《眠空》之后,作家安妮寶貝有新生感,她說“我們的確有可能時時刻刻成為一個新的自己,具備無限的生機和活潑。”2011年,她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宴》。她認為,寫作《春宴》如同翻過一個山頭。寫作《眠空》則像是,她停歇住,收拾凌亂、平息急促、吹吹微風的那么一種記錄——“是一種內心的一種覺知和清理”。

      2013年伊始,《眠空》和她對藏書家韋力的長篇訪談集《古書之美》一同出版。

      “她的散文好于小說”

      《眠空》的結構,如她上一本散文隨筆《素年錦時》,有意循季節而變,依次分為“電露泡影”“荷亭聽雨”“心如秋月”“人杳雙忘”四大松散篇章。內容多為清談,是個人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及思維的發散,因為多是片段式敘述,所以有電影鏡頭般的轉換感。在書的內頁,印有一個摘句:色如聚沫,痛如浮泡。皆悉空寂,無有真正。像是對“眠空”的一種解釋。

      迄今為止,安妮寶貝最暢銷的作品是散文集《素年錦時》。但她對小說卻格外著迷。認為小說可以塑造和建立一個自我封閉又無限延伸的世界,讓人長時間單一而沉溺地去做一件事,是她喜歡的工作模式。但她同時認為自己對于編撰故事或者塑造人物,沒有試圖用力的興趣,它們僅僅是工具,只為有所“表達”而服務。這種寫作取向,使得她很多小說中情節的安排受到質疑,包括她對于優雅書面語的使用,也被認為有損小說中人物對話的現實感。

      評論家止庵認為“事實上,她不是一個喜歡講故事的人,故事的編排對她不是終極意義的。我覺得她的散文好于小說,就是因為散文不借助‘故事’這個容器,而是直接把一己對這世界的感受拿出來直面讀者。”

      “為美和困惑而寫”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安妮寶貝開始寫作。十幾年來,她保持著持續發力的創作狀態,少見倦怠。然而,正如她當下準備寫作的新短篇小說的主題一樣,她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圍繞人與自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來探究人性幽微和世界的本質。

      新書中,她提到傅雷和張愛玲的那次對辯,關于作家題材中什么更遼闊。她認為張愛玲的顯然更有進階,張說:“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恣的。”她也提到對于略薩和帕慕克的比較,她覺得,相比略薩這種傾向于把文學與政治和行動相連接的作家,她更喜歡帕慕克那種帶有神經質美感的作者,“比起試圖以文字解決社會問題的寫作,我更愛慕為美和靈魂的困惑而寫下的文字。它們如同隔夜清霜。”

      這樣的寫作取向,決定了她的寫作本質是一種小眾趣味的私人化寫作。然而,她卻一直居于暢銷書作家之列,接受大眾的圍觀和評議。她的寫作文風在網絡被惡意模仿和扭曲。對此,她反應平常,覺得暢銷書作家在所置身的時代都會被從低處評價。她說,比評價更為重要的,是文字本身所傳達出的意志。如果它足夠強硬,即可擊破觀念和評判,跨越時間限度。

      愛的進階

      新書中有很多突破。首當其沖的,是她呈現出更為開放的內心,對于愛、性、死亡等復雜主題,她的感受和評述也呈現出更多的矛盾面。書中,她首次明確提到了自己的女兒,以及對于她的觀察和愿望。更要緊的,是她重新對寫作的動力和意義進行了審視。她深切感知到寫作是一種修復,而匱乏指向的是童年時愛的缺失。

      書中,她敘述了自己在童年經驗中感知到愛缺失后,選擇用不妥協和顛沛流離來尋找愛與安全。在最初的作品里,我們能看到她對于匱乏的表達——激烈又錯誤百出的愛,人與環境的對抗,皆是一個被不安全感所裹挾、一味索要愛的人對于愛的試煉。她曾表示,那種狀態下的自己因對抗而充滿毀滅的快感。

      但閱讀、寫作和生活使她完成對人性的洞察,給了她重新了解過去和解釋世界的可能。自《素年錦時》始,她的作品呈現出新層次,始有搖擺蘭草愿落地生根的穩定感,很多缺失也開始被悅納,她在書中用非常柔和的調子,回憶故鄉、童年、雙親、和寫作。

      而到《眠空》,她更趨開放,有勇氣把自己拆解,展開內心黑暗面,以新的方式和它們同在。在《眠空》中,她借助母親的一封舊信件,重新對父母的關系、親子之愛的缺失進行審視和修復,她充分理解到,任何人面對自身和他人都有無法克服的困難。對人性的脆弱和無力有所洞察,理解得以發生,她借此完成了對于自身歷史的接納。

      她說,自我摧毀是有快感的,摔破一個罐子,與長時間塑造和建設它,前者讓你享受到更為強大的自我妄想,覺得自己有力量,但事實并非如此,行動應該攜帶且突破重力,得以上升。而對于那些錯誤的愛,她也洞察到其中的根源:被我們的黑暗及光明所吸引的人,也許源自我們內在的一部分。

      文中有一個講述自己、母親以及女兒的三人旅行中的小片段,她說:“走出餐廳,在路邊給孩子買了一個氫氣球。孩子興高采烈地牽著它,但很快,不小心放松繩索,氣球兀自遠去。我們三個站在街邊,抬頭看著它慢慢飛去樹梢深處,飛向湖中。”

      畫面中的美和失落,恰好印證了安妮寶貝一直在文字中試圖表達的東西。

      采寫/新京報記者 于麗麗

      【對話】

      關于新書

      以私人筆記分享所思所感

      書就是以私人筆記和日記的方式,與讀者分享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眠,是日常生息,空,是指事物與心的一種空性。

      新京報:書名《眠空》兩個字該怎么理解?

      安妮寶貝:這本書就是以私人筆記和日記的方式,與讀者分享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眠,是日常生息,空,是指事物與心的一種空性。如同自序中所言,《眠空》是某種生發、循環、分解、消釋。這些文字對我而言,如同把一枚鐵釘敲入巖石,緩慢、堅定、持續、深入,也如同把一封書信投入大海,隨手撒落,沒有目的。

      新京報:文中人物處理上,你虛擬設置了一個“M”,“M”性別年齡都很模糊,為什么?

      安妮寶貝:M不是虛設,是我生活中幾位朋友的綜合體。其中一個占據了大部分比例。我想書中不必出現過多的人名。有些人可能只出現一次,值得反復出現的就一直延續。M其實就是一個最主要的朋友,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比例。

      新京報:不同文體令你著迷之處在哪里?

      安妮寶貝:小說讓人著迷之處是可虛擬一個世界,制造一些人物,他們也許與現實世界沒有關系,可以有一種超越性。散文則只是發表觀點,也許更真實和直接一些。但小說寫作中的想象力讓創作者激動。所以,我一般兩種文體輪換寫。《眠空》之后,我會開始寫新小說。

      新京報:新小說大約是一個什么類型的故事?

      安妮寶貝:我想寫些短篇小說,或者說可能是幾個不同故事構成的一個長篇。結構還在考慮中。一些小人物,如何面對和處理他們與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系,包括情愛和性愛部分所帶來的黑暗層面。我總覺得,在作家處理的素材中,人的自我,人與人間的情感關系,是不應該被外界忽略或藐視的一個主題。從個體的小切口進入,你可以看到它連接到人性和世界本質。連接到一些非常直接和危險的存在。你可以以此探索世界的角落。探索到它全部的黑暗。

      關于內心世界

      愛的過程其實是損不是增

      我很贊同一個說法,愛的過程其實是損,不是增。即愛最終會幫助我們粉碎自己的模式,而不是增長欲望。

      新京報:梁漱溟說過,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不能錯,先是人與物的關系,之后是人與人,最后是人與自己的內心,這個順序適用于你嗎,關于第三種關系問題,你是否開始得更早?

      安妮寶貝:他的觀點也沒有錯,但還不夠開闊。最近的電影《一代宗師》里,有句臺詞我很認同。我認為做事都可涉及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的早期作品見的都是自己,后來的《蓮花》見的是天地。寫過《春宴》《眠空》后,希望可趨近最后一個境界。

      新京報:書中,你表示愛人的能力以及長久的被愛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的,那該如何訓練和實踐?你覺得有沒有人是天性會愛的?

      安妮寶貝:嘗試給予、接納,多站在對方立場考慮,以較開闊的視角看待人與人的關系。克服自己的執著和占有心,給周圍的人以幫助。這些都是愛的能力。我覺得沒有人是天性會愛的,人的天性往往和愛相悖,充滿渴求、需索、占有、嫉妒、憤怒……所以,我很贊同一個說法,愛的過程其實是損,不是增。即愛最終會幫助我們粉碎自己的模式,而不是增長欲望。

      新京報:你說過更喜歡帕慕克這樣注重人性幽微的帶有神經質美感的作者。你對“神經質美感”具體怎么理解?

      安妮寶貝:我喜歡為靈魂的悲傷和困惑所寫下的文字,喜歡有真情實感的、關注生命本體和當下時刻的、有某種超越性的文字。我讀過他的一本自傳體性質的書叫《伊斯坦布爾》,里面的一些細節性和情緒性的描寫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內心敏感、關注生命本體的作者,他也喜歡哲學思考。他的其他小說我沒有閱讀。他來中國的那次演講很應和我對寫作的這些看法和觀點。

      新京報:書中,你談到了自己童年對于愛的缺失,寫作是否是對匱乏感的修復?

      安妮寶貝:寫作具備對匱乏感修復的作用,但不僅是類似寫日記的作用。《眠空》中有很多章節專門談論寫作,寫作是個體的脆弱生命所能具有的精神、情感、思想、見地的能量的集中呈現。它本質上是一種孤輪獨照。

      新京報:寫作對你最大的誘惑是什么?

      安妮寶貝:目前寫作對我來說,最大的感恩之處是,可以給予讀者,給予陌生人一種可參考的生命體驗。

      關于外部世界

      歸屬感不來自外境來自內部

      如果有必要,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生活。但若心安,其實在哪里也都是家。人的歸屬感不來自外境,來自自己的內部。

      新京報:你是否總結過寫作和宗教的相通之處?佛教和基督教給你帶來怎樣的精神世界或者審美需求?

      安妮寶貝:我覺得沒有相通之處。因為寫作對于信仰來說太低了。寫作是個人化的行為,有時寫作可能是先制造和經歷妄想,再最終穿越它。信仰則是一種大的秩序,無情的真理。但寫作可以是個體生命穿越自我趨向信仰的途徑。我對宗教的接受有一種平等心和開放性,類似少年PI。比較有收獲的是禪和金剛乘,它們可以被用來實踐和訓練。我依然認為《圣經》的美是永恒的。它的翻譯十分簡潔優美,其中的記錄和闡釋蘊藏著絕對的真理。

      新京報:你曾表示自己沒有特別的“家”的概念,年歲增長,如何理解和處理歸屬感需求?

      安妮寶貝:我沒有所謂的物理意義上的家的概念。如果有必要,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生活。但若心安,其實在哪里也都是家。人的歸屬感不來自外境,來自自己的內部。創作和創造則都只是一種途徑,一種通道,一種工具,一種技術。它們不是最終目的。

      新京報:你會對神秘主義好奇嗎?你覺得人與人之間理解的困難在哪里?

      安妮寶貝:我接受一切神秘主義的存在。人所看不見的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對它們起碼要保持一種尊重、平等、探索、開放的心態。我覺得現實生活中有貼近關系的人們很難互相理解,相反,在一些遠的關系里,比如一個作者和他的讀者,偶爾會有默契的溝通產生。在現實中,人容易被各種利益關系牽扯,而在精神領域的關系中,偶爾會產生惺惺相惜。但閱讀也同時會存在很多表層性的誤解及激烈的個人偏見。

      新京報:對于這個時代,你有什么話不吐不快?

      安妮寶貝:時代貌似是在越前進越糟糕。現代人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很容易忽視內在心靈的深度和真實。被太多外在的工具所操縱,卻把這些當作生命的目標。這是一種迷失和浪費。但每個人來到一個時代都有其命運和任務。所以要嘗試去調整完善自己,完成使命,幫助他人。

      關于身份

      生命所有真實我都想體驗

      生命所有真實的事情我都想體驗和感受。這是讓生命豐富和完整的方式。

      新京報:作為一個行跡隱遁,有些避世的作家,在選擇是否生養子女時困難嗎?

      安妮寶貝:不困難。生命所有真實的事情我都想體驗和感受。這是讓生命豐富和完整的方式。

      新京報:作為作家,一種個體與周圍的疏離感和緊張感是必需的,在教育女兒時,你希望她擁有怎樣的和世界的關系?會為她做出一些更入世的改變嗎?

      安妮寶貝:我的職業很特殊,是屬于個人工作,不是集體工作,所以只能接受這種工作方式帶給我的影響。對孩子我給予盡量多的自由,順其自然。我和她是各自獨立的生命,希望她在世間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自益和有益于他人。我不會為她做什么改變。

      新京報:是否想象過自己的讀者群可能具備的一些整體性的特征?

      安妮寶貝:我的讀者數量龐大,分成真正的讀者和跟風的讀者。我想,那些真正的讀者,讀了我十多年的書,還在繼續讀下去,他們不管何種身份和年齡,在哪個城市,都是一些愛思考的關注內在和真實的人,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他們也許有些個人性的困惑和痛苦,但內在會很堅韌,這樣才會不斷成長。不成長的人最后會放棄閱讀自己的內心。

      新京報:你的寫作非常私人化,被大眾閱讀時容易被誤解,你會怎么面對?你會上網去看那些關于自己的評論嗎?

      安妮寶貝:我不看任何評論,也任由他人以各種方式理解我的作品。一切順其自然。時間像潮水,會沖刷掉一切紛爭和是非。我只負責做好自己的工作。

      新京報:有人覺得你的文字有一種擺拍感,你怎么看?

      安妮寶貝:我認為我的文字恰恰是一種抓拍,充滿各種瞬間和各種細節的觀察和變化。這種抓拍里是有活力和真實感的。若說有擺拍感,那么也就一點,文字的講究和優雅是我在意的。

      【安妮讀】

      《小團圓》

      張愛玲個人歷史中的驚天動地,她說: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

      安妮點評:此書中,鋒利的比喻和細節處處皆是。以前覺得張的散文寫得好,小說里總有某種固執而狹窄的情感特征,越不過溝壑。但是文字依然如銳利精煉的水晶,折射人性種種細微幽暗。誠實,敘述坦蕩,沒有內在評判,甚或有某種自我嘲諷,也許是年老心境有了看到勁頭的淡然。

      日本手工藝

      本書是1940年前后日本手工藝狀況的一份詳盡記錄。是柳宗悅先生踏遍日本的全境,根據親眼所見寫成的。讀來仿佛跟他做了一次日本民藝之旅。

      安妮點評:書中觀點貌似倒退而又先進。日常生活蘊含著文化的根源,器物是最直接的載體。傳統給予文化以固有的性質,而對器物的觀點,最終反映的是我們生活中自處和相處的個性。本書作者說記錄它們是“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日本,必須通過具體的物品來關注日本的狀態,這樣,我們的正信才會蘇醒。”把正信的檢閱和恢復工作當做寫作一本書的根基所在,這份心著實值得尊敬。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 国产精品成人精品久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coent|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香蕉中文| 国产精品69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 蜜芽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国产精品推荐天天看天天爽|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视频永久网址|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精品免费aaa片| 9久久9久久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国产91精品新入口|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一|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