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作品在線 >> 在線閱讀 >> 《當代小小說百家論》 >> 正文

    小小說是平民藝術(序一)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2月22日15:32 來源:中國作家網 楊曉敏

      小小說為什么會在“小說式微”的窘況里“一枝獨秀”,讓眾多的作家醉心其中,并喚起各種不同身份的讀者一浪又一浪的閱讀熱情?這種“小小說現象”究竟透露出一些什么樣的信息?從文體意識來看,我以為,小小說這種新的文學樣式,應該是一種平民藝術。

      作家為什么寫作?其創作動機雖千差萬別,竊以為主要有此三種類別:一種是立志為藝術獻身的人,他們有著深邃的思想、誠信的良知和特殊的寫作稟賦,作品的精神指向,是對于人類靈魂的導引和重鑄,這是支撐社會文化建筑高度的精英。其二大約是為求改變生存狀況而投入創作的人,這類作家頭腦同樣敏銳清醒,一則知道自己的天賦實力尚不足以成為大家,另一方面,積極地、認真地從事創作,一般有著較為明確的功利目的,總覺得敲開文學之門后,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另行去做,創作之船一達彼岸,差不多就該擱淺了。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例證。而當今社會,隨著普及教育,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思維方式的多元化,卻另有第三種人涌現。他們之于文學,注重的是“參與”,少了些虔誠,多了些隨意,只想讓人生多些色彩,讓生活變得輕松。因為讀書可以使人處事洞明,人情練達,適當搞些創作可以提高文字技巧和表述能力,可以輔導孩子,可以顯示自己的生活品位,抑或在百無聊賴中,尋找一種精神慰藉。這種創作,沒有功名利祿之憂,沒有生存之虞,就是覺得有些胸中塊壘需要宣泄冰釋,某些有意思的物事需要隨手描繪,他們不指望一篇小作品會有多大功效,哪怕多一些文雅的話題也是好的,這些人后來即使能成為大家,也畢竟是鳳毛麟角。于是,小小說和小小說作家誕生了。

      小小說作家是否“人微言輕”,小小說文體是否“文單力薄”,這是另外一個話題。在這里,我依然想繼續說的是,小小說只能是一種平民藝術。平民藝術的質樸與單純,簡潔與明朗,加上理性思維與藝術趣味的有機融合,極其本色和看得見、摸得著的親和力,應該是大眾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何謂小說家?人生無非兩種體驗,一種是直接的生活體驗,另一種是間接的心靈體驗。一般來說,能調動小說藝術手段,來描述詮釋這兩種體驗過程,即具有較強的文學表現能力的人,可謂小說家了。作家們的創作過程處于自由狀態,對大多數讀者來說,也有自己的閱讀選擇。他們不太可能具備和作家一起進行文本實驗的條件,也不需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他們只是讀者而已。

      小小說卻是另外一副姿態,它使小說最大限度地還原為平民藝術。無論如何,在一兩千字的篇幅里,是必定要摒棄言之無物的。它容不得;ㄕ校械乃囆g手段,只能用來為內容服務。小小說不是故事。就其文體而言,小小說自有它的字數限定、審美態勢和結構特征。它的規范性更有別于散文、小品等。一句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是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有人把小小說創作戲稱為“螺螄殼里做道場”,可謂一語中的。小小說雖屬方寸之地,卻能提供出無限的藝術空間。稍偏頗一點說,小小說和小小說作家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退掉了長期籠罩在小說及小說家頭上的神秘光環。因為小小說可以“集束式”生產,小小說作家可以一茬兒一茬兒涌現。

      目前全國有近千家報刊發表小小說,每年的發表量達幾萬篇。小小說這種新的文學樣式,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如此迅猛發展,與一大批小說名家的參與創作是分不開的。他們的小小說寫作,起到了非凡的倡導示范作用。名家寫小小說,是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一種融合。小小說由粗糙單薄走向精致豐厚并逐漸形成一種有獨特審美特征的文學樣式,名家的特殊影響功不可沒。他們雖屬偶爾為之,但多成佳品。與此同時,從真正意義上把小小說創作推向進步的,則是我國新時期一大批專門從事小小說創作的“專業戶”。他們數以百計,是遍布于全國各地小小說創作隊伍中的中堅力量和佼佼者,是小小說創作領域里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他們勤奮筆耕,碩果累累,其作品數質兼優,創作風格日趨成熟,開始形成鮮明而別具風采的藝術個性。小小說是一種新文體的再造,那些優秀的小小說作品,是智慧的濃縮和凝聚,是一種機巧的提煉和展開。她從某種意義上昭示,假若以前的小說家以寫長篇、中篇或短篇小說而步入文壇的話,那么,今后涌現出來的文學新人,大都會受到小小說的熏陶和影響。因為小小說是訓練作家的最好學校。小小說所營造的一片片綠地,以其婀娜多姿的藝術魅力,正悄無聲息地占領著大眾文化市場。通過年復一年的潛移默化,已上升為新一代文學愛好者的精神需求。正是有一大批心無旁騖、對小小說情有獨鐘的創作者,以風格各異的創作手法,爭奇斗艷,共促繁榮,才編織起當代小小說創作的犖犖大端。

      小小說是一種最具讀者意識的小說文體。它的興起,是對“長小說”而言的文體創新。隨著時代進步和生活節奏加快,廣大讀者和有識之士,都希望把文章寫得短些、精粹些,所以,20世紀80年代初期,小小說這種文體一經發軔,很快便風靡文壇,日益顯示出它的優勢和旺盛的生命力。小小說簡約精致,情節單純,尺幅波瀾。它除了具備短篇小說的人物、情節、故事等要素外,還有不可忽視的另一種功能,即“新聞性”。它貼近生活,緊扣時代脈搏,因其小而靈便、宜于操作和占版面小,便負有“傳遞信息”的特殊使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瞬息萬變,當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對此還來不及作出反應時,小小說便已捷足先登、四處開花了。有趣的是,“新聞”把重要的內容放在“導語”里,小小說則善于在“結尾”時再揭示謎底。由于小小說能以藝術的形式,不斷迅速地反映生活熱點,傳導社會信息,因此具有“新聞”的某些特征,這是由它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小小說是智慧的結晶,是藝術的精靈,是大眾化的文體,能產生近距離的心理效應。無論對于作者、編者還是讀者,小小說都有一種謎一般的誘惑。

      毋庸置疑,建構中華民族文化大廈,靠的是鴻篇巨制,如波瀾壯闊的長篇小說,凝重沉甸的中、短篇小說。小小說擔負不起這個使命。小小說只能是一雕梁、一畫礎、一盆景,小小說即使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個鉚釘。她也無須超負荷運轉,更不可能取代別的小說樣式,哪怕是試圖越軌都不行。但小小說同樣是小說家族中的小兄弟,自有相對規范的字數限定、審美態勢和結構特征等藝術規律上的界定。著名作家南丁先生曾稱小小說是“英俊少年”,干的是“營造綠地的事業”。所以,她理應是小說文體的一種補充,一種拓展,一種加盟。最最關鍵的是,小小說從民間崛起,演繹出生活中繽紛繚亂的華彩片斷,有著親切的真實感。能讓普通讀者的閱讀欲望大為增強,何嘗不是一種順應歷史潮流的文化走向呢?

      正因為小小說是一種新興的文體,所以不少對這種文學樣式有興趣的作者、研究者,曾提出不同見解。諸如小小說是“立意的藝術”、“形式的藝術”、“虛構的藝術”、“留白的藝術”、“結尾的藝術”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思索之余,也感到有可商榷的一面。要想讓小小說有別于其他文學品種,對小小說有一個高度的理論涵蓋,當然應該更準確地觸及它的本質和內涵才行。然而詩歌也可以說是“立意的藝術”、“留白的藝術”,長中短篇小說,哪個不是“虛構的藝術”,散文當然也講“形式和結尾”。但小小說從字數上首先不同于長中短篇小說,從內容上也與故事、小品文有別。作為小說一種,小小說不僅要具備人物、故事、情節等要素,更重要的是,它還攜帶著作為小說文體應有的“精神指向”,即給人思考生活、認識世界的思想容量。之所以稱之為“平民藝術”,當然不容忽略它在藝術造詣上的高度和質量。如果完整表述一下,小小說是平民藝術,那是指小小說是大多數人都能閱讀(單純通脫)、大多數人都能參與創作(貼近生活)、大多數人都能從中直接受益(微言大義)的藝術形式。同時具備這三種藝術功能的文學品種并不多見。長中短篇小說和散文不可能讓大多數人都能參與創作,詩歌也并不適宜于大多數人閱讀,既然如此,這種無形中的距離感又如何使普通民眾直接從中受益呢?而故事、小品文雖然具有上述三種功效,同樣充滿平民意味,但總體上屬于通俗文化或泛文化之列,而極少能被稱為“藝術”的。

      在中國,純文學是和高雅藝術畫等號的。小小說雖然只有20多年的歷史,卻已有近百人因其小小說創作成就而被吸收為中國作協會員,數千人進入省市作協,被冠以“作家”頭銜,數十篇小小說作品被選入大中專教材。代表不同文化層面的讀物,正好滿足了讀者的不同需求。無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還是通俗文化的代表性作品,都有其各自不可替代的使命。即便是那種文學性偏低的故事、小品讀物,也攜帶著滋潤心靈、消解矛盾及普及教育的作用。小小說作為一種文體創新,自有其相對規范的字數限定(1500字左右)、審美態勢(質量精度)和結構特征(小說要素)等藝術規律上的界定。對一種文體樣式的理論探討,肯定會促使其逐漸走向成熟并健康發展。我提出的小小說是平民藝術,除了上述的三種功效和三個基本標準外,著重強調兩層意思:一是指小小說應該是一種有較高品位的大眾文化,能不斷提升讀者的審美情趣和認知能力;二是指它在文學造詣上有不可或缺的質量要求。

      中國小小說在近30年的時間里,經過有識之士的倡導規范,經過報刊編輯的悉心培育,經過數以千計的作家們的創作實踐,經過兩代讀者的閱讀認可,小小說這種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學新品種,終于從弱小到健壯,從幼稚到成熟,以自己獨特的身姿躋身于中國文學的神圣殿堂。這是當代中國的一個耐人尋味的文學現象。在此意義上,小小說的倡導者、編者、作者乃至讀者,應同屬開拓者和奠基人,其功德莫大焉。這是一個有創新性的、與時代進步合拍的文化成果。

      小小說的輕捷靈便、單純通脫的文體優勢,為現代人帶來了時尚性的閱讀快感?鋸堃稽c說,小小說以系列流動的美育課堂,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今兩代讀者。同時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小小說的確還是一種相對稚嫩的文體樣式,客觀上說,她的成長期太短了。我們寫詩,起碼可以追溯到唐詩宋詞的起承轉合來參照;我們寫長中短篇小說,四大名著和三言兩拍早就在形式與內容上豎起了里程碑;我們寫散文,唐宋八大家也更屬早行人了。我們寫小小說呢,拿什么來作為理想中的標高呢?雖有《世說新語》、《唐元話本》、《聊齋志異》等,但從文體意義上講,它們屬于筆記、傳奇、小品、隨筆之列,尚未具備現代意義上的小小說完整的文體特征。國外創作小小說的歷史稍長,但少量作品真正進入中國讀者視野,充其量也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對于中國的小小說作家們來說,創作出濃郁的具有中國民族氣派和傳統文化特色的小小說精品,需要我們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做起。

      小小說文體正從短篇小說文體中逐漸剝離出來。文壇上已經出現一茬又一茬優秀的小小說作家。文學期刊中也有了長期刊載小小說作品的核心刊物。然而,小小說作家隊伍的迅速擴大,小小說創作中良莠不齊的現狀,正引起廣大讀者的擔憂。由于小小說易寫易發的特點,常常伴有揮之不去的寫作上急功近利的情緒,加上大多數小小說作者的知識結構不甚健全,也顯露出作品單一化、模式化、淺薄、雷同和華而不實的缺點。我認為,只有把小小說文體置放在整個中國文學的大格局中去審視,真正接受嚴格而規范的理論關注,才會營造小小說持久發展繁榮的良好環境。

      小小說任重道遠。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五月天强力打造|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精品96在线观看影院|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 国产真实伦偷精品|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18|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久小说|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97国产精品视频观看一|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夜夜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