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梁鴻:我試圖發現梁莊的哀痛(2)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2月12日08:41 來源:文學報 金瑩

      即使不愿意和我交流的三哥,也不是因為拒絕配合,而是因為長期的孤獨所致。我找了兩次三哥,他都有所推托,這是很少見的。畢竟,我父親也去了,他是長輩,我們又有很近的血緣關系。但是,見他之后,我似乎有點明白。在這個城市,他就像一個沒有根的、沒有安全感的孤兒,找不到合適的話語方式,長此以往,變成了一個非典型性的“孤獨癥患者”。而春節在梁莊見他時,他相對自然,也活躍了一點。

      記者:《梁莊在中國》的單行本將于近期推出,并以《出梁莊記》的書名出版。一看到這個書名,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圣經里的《出埃及記》。《出埃及記》是一個逃離、出走并獲得拯救的故事,《出梁莊記》寫的則是走出梁莊的人在城市中的生活困境。不知取這一書名時是如何設想的,是否考慮了其與《出埃及記》有些精神相通之處?

      梁鴻:這個書名是推敲好久才定下來的。塵土飛揚的時代,農民大規模地遷徙、流轉、離散,去尋找那“奶與蜜的流淌之地”,確實有《出埃及記》的意味,只不過,《出梁莊記》卻是一種反諷的存在。他們沒有找到“奶與蜜”,卻在城市的邊緣和陰影處掙扎、流浪,被歧視、被遺忘、被驅趕,身陷困頓。對他們而言,律法時代還遠未來臨。他們是被遺棄的子民。

      “我們所要思考的不是簡單地讓村莊變為城市,而是,我們的村莊為什么會變為如此?”

      記者:離上一部作品出版已有兩年,您應該是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現實的中國鄉村問題,包括在《天南》等雜志上也有見過您的文章。在這兩年時間里,梁莊可有改變?

      梁鴻:梁莊的變化并不大,唯一的變化可能是也許也要合并了,新農村建設要“并村騰地”。梁莊可能將和鄰近兩個村合并到一起,政府蓋幾棟高層建筑,把梁莊村民遷到樓上,騰出耕地,把村莊化為良田。在激進的城市化發展潮流之中,“梁莊”只能是被動地漂流。實際上,中國大地上許多個“梁莊”正在被拆解并重新組裝。

      如果那樣,梁莊原來的房屋、道路、坑塘、溝溝坎坎和一些公共空間將徹底消失; 那在每家院子里的和村頭溝邊的樹——棗樹、苦楝樹、楊樹、椿樹、榆樹、槐花樹、杏樹、梨樹、核桃樹,它們生長在村莊的角角落落,把梁莊掩映在大地之中——都將消失;那種在院子里的各色花草,花嬸家的刺瑰花、大麗花、月季花,玉花家的向日葵、指甲花、牡丹花,也都將消失;那原野上孤獨的墳頭和墳頭上那孤獨而郁郁蔥蔥的松柏也將消失。梁莊的人,將與泥土、植物、原野再無關系,他們將進入高樓,變為大地的寄居者。梁莊將永遠被困在高樓。是這樣嗎?想到這些時,疼痛慢慢淹沒我的整個身心。

      記者:從您的文字中,我們可以讀出許多緬懷和感傷。而無論《中國在梁莊》,還是《梁莊在中國》,兩本書的底色都十分蒼涼。

      梁鴻:這并非只是一種緬懷和感傷,而是對這一合并、打破、重建本身的質疑和憂慮。我們所要思考的不是簡單地讓村莊變為城市,而是,我們的村莊為什么會變為如此?我們的文化、道德和我們的生存狀況為什么會變為如此?反過來說,難道農民搬到樓上,或被迫進入城市,一切就都改變了嗎?農民就獲得了權利,他就有了居住的地方,就有了很好的工作,就沒有惡勢力的壓迫,就老有所依,就可以保護自己的孩子了嗎?社會就更加文明、更加安全和更加公平了嗎?形式的改變不能代表什么。否則,一切都仍然是換湯不換藥,換來換去,農民連那一點點的立錐之地也被換沒了。

      記者:梁莊可說是中國傳統鄉村在現代化工業化浪潮中的一個縮影。也有人說我們現在走的路正是臺灣當年走過的路。您在臺灣考察當地鄉村時,可有何感悟?

      梁鴻:臺灣的工業化比我們早二十幾年,但是,在已經完成工業化了的臺灣,村莊及傳統文化仍然活在大地的角角落落。那里的村民、民眾活在大大小小的廟里,他們有種類繁多的祖佛,媽祖、大道公、關帝爺、財神爺、玄天大帝、觀音菩薩、土地公,他們祈求祖先的保佑,在廟里祈禱、許愿、玩耍、聊天、學習、商量村事。傳統文化和傳統生活以積極的方式影響他們的心靈。在臺江一個村莊的廟里,主人帶我們到大道公像面前,讓大家拜一拜。然后他開始向大道公稟報,說,大道公啊,今天是大陸那邊過來的人參觀,我給你說一下,希望你能保佑他們平安健康。他如此自然地向大道公訴說,就好像大道公還活著,還在關注著、庇佑著他的生活。那一刻,我感覺到他的幸福、安穩和踏實。至少,在這個村莊,在這座廟里,他是有根基的、被庇護的人。

      不是直接地否定和放棄,而是努力去開掘新的、但又不脫離自我的生存之道。他們在努力以自己的形象去建構一種生活方式,實際上,也是在建構自己的文明方式。中國的文化傳統和存在方式,顯示出它巨大的容納力、活力及獨特性。

      如果過去和未來,傳統與現代,都只被作為“現在”的附庸和符號而利用(就像不斷被拆掉的老城區、古建筑和不斷再建的仿古建筑和仿古景點,嶄新的“古代”,讓人悲愴的滑稽),那么,我們的“當代”將被懸置在半空中,無法對抗并生成新的歷史洪流。如此單薄而脆弱的當代,怎么可以建構開明、敦厚、合理的社會和人生?

      “我想讓他們說,讓梁莊說。梁莊在說,那也將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在說”

      記者:在上一本書出版并接受媒體采訪時,你曾談及自己寫作的初衷:“我自己長期的研究方向是鄉土文學和當代文化思想史,但對真正的鄉土和時代精神的癥結卻似乎并不了解,這讓我對自己的學術價值產生懷疑。”在經過兩本書的采訪創作之后,您對鄉土和時代精神的癥結,是否有了更深入地思考?

      梁鴻:應該會有更深入的一些思考吧,但并不能說自己就真的找到了癥結。

      其實,思考越多,也越憤怒,越無奈。這種感覺很復雜。很煩躁,很虛無,也很害怕。你發現了你生活的限度和寫作的限度。你并沒有能力改變哪怕一丁點的現實,你也不愿意真正面對鄉親們的種種事情,你發現你在內心深處退縮了。你不斷暗示自己,其實我最喜歡的生活還是安靜的讀書、思考、寫作,但是你知道,那只是一個給自己的借口。如果你的思考不能面對任何的生活,那思考的意義又在哪里?真的很害怕,是一種嚴重的挫敗感。你看到了你生活的失敗。有時候我在想,要是沒有回到“梁莊”該多好,要是我沒有見到過小黑女兒,沒有看到過她那遲鈍而天真的眼神,也許就不會面對這種困境,就不會有如此深的無意義感和無力感。我不知道。

      記者:在經過第一部的寫作后,您是否已有了更明確更堅定的寫作目標和信念:我,為什么要寫梁莊?

      梁鴻:寫作《出梁莊記》與《中國在梁莊》時的心境略有不同:可能更冷靜了點,更加虛無,同時也更樂觀了點。生命充滿韌性,無論多么無情、多么苦難,哪怕如牲畜,如塵埃。但是,他們在活著。面對這樣的活著,有時候真是百感交集,說不清楚是什么感覺。

      “我,為什么要寫梁莊?”這是永遠也回答不了的問題。也許,我試圖發現梁莊的哀痛,哀痛的自我。我們缺乏一種真正的自我參與進去的哀痛。

      記者:在各種新聞報道和文學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各種哀痛。什么樣的哀痛才是自我參與進去的哀痛?

      梁鴻:“當遭遇現代性時,我們失去了‘哀痛’的能力。”印度的當代思想家亞西斯·南地認為,“現代性的語言是一種精算術的語言,我們學會了計量得和失,但是卻忘掉了怎樣去緬懷和表達我們的哀痛。”哀痛,就是自我,就是歷史和傳統,就是在面對未來時過去的影子。哀痛和憂傷不是為了傾訴和哭泣,而是為了對抗遺忘。它能讓我們避免用那些抽象的、概念的大詞語去思考這個時代的諸多問題,會使我們意識到在電視新聞上、報紙上、網絡上看到讀到的那些事情不是抽象的風景,而是真實的人和人生,會使我們感受到個體生命真實的哀痛和那些哀痛的意義。

      我試圖發現梁莊的哀痛,哀痛的自我。說得更確切一些,我想知道,我的福伯、五奶奶,我的堂叔堂嬸、堂哥堂弟和堂侄,我的吳鎮老鄉,那一家家人,一個個人,他們怎么生活?我想細致而具體地去觀察、體驗和感受他們的所思所做。我想把他們眼睛的每一次跳動,他們表情的每一次變化,他們軀體的每一次搖晃,他們呼吸的每一次震顫,他們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日常所走過的路和所度過的每一分一秒都記錄下來。我想讓他們說,讓梁莊說。梁莊在說,那也將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在說。

      “我一直強調,《中國在梁莊》 的啟發性大于它本身的價值,它存在很多問題”

      記者:《中國在梁莊》 可說是中國非虛構寫作中具有階段性意義的一部作品,由此引發的讀者對非虛構作品的閱讀熱潮不可小覷。但是,在獲得大部分讀者贊賞的同時,這本書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些專家會對這部作品表達他們的“不滿足”。中國鄉村的現代轉型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問題。梁莊是一個側面,一個縮影,但是,在對現實中國進行描寫時,除了揭示苦難和困境,非虛構的文學作品是否可以更深入?怎樣才能更深入?

      梁鴻:據說《中國在梁莊》被列為社會學學科的必讀書目,從這個意義上講,肯定是會“不滿足”的。我一直強調,《中國在梁莊》的啟發性大于它本身的價值,它存在很多問題。在寫作《出梁莊記》時,我更加謹慎了些,希望能夠在文學層面和社會學意義上達到一種突破。我閱讀了很多中國農村社會學和政治學方面的理論書籍,甚至重回晚清,對“鄉土中國”概念和形象的生成進行考古和溯源,在調查的時候也更關注現實的深層沖突,尤其是在人與制度的相互塑造方面。在文學形式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反復琢磨,希望能夠和內容相對稱。但不知道是否真正有效。

      我自己的基本感覺是,不管任何文體和任何題材的文學作品,都面臨著一個基本任務,就是如何使最表層的生活能夠達到最深層的穿透力,這與作者的能力,思考生活、理解生活和書寫的能力息息相關。其實與文體無關。

      記者:比起國外的非虛構寫作,中國的非虛構寫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并漸成規模。作為一個鄉土文學和當代文化思想史的研究者,您如何看待當下各自對鄉土進行書寫的非虛構作品?這些作品最應該著力提升之處在哪里?

      梁鴻:可能最需要的,除了真正深入生活之外,還得有對生活的真正理解力。還得有足夠的對中國現實問題的認知來支撐。否則的話,就會流于夸張的控訴和表面的敘述。中國農村問題、鄉土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問題,它需要的是各個層面的深入思考。文學所能進行的應該是對現實準確而細致的觀察和描述,能夠穿透文字,讓人看到事物的內在邏輯。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www|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99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国产精品情侣自拍|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久久只有这才是精品99|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2017国产精品自拍|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7| 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最新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久热这里只精品99re8久| 精品免费视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99re国产精品视频首页|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