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藝術家訪談 >> 正文
冬日的早晨,天氣有些寒冷。山東省呂劇院辦公樓前,一位老人正在緩緩地散步,頭戴灰格帽子,身著藍色牛仔馬夾。一見面,老人就拉著記者的手,笑著噓寒問暖。老人的樸實、親切,一如呂劇給人的感覺。她就是呂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林建華。
陰差陽錯 結緣呂劇
事實上,林建華從未料到自己會與呂劇有著如此之深的淵源。1946年,15歲的林建華進入膠東五軍分區宣傳隊任演員。因嗓聲甜美,她參加演出了《白毛女》、《血淚仇》等歌劇。1947年國民黨進攻膠東時,她被編到華東建設大學青年隊學習。因膠東五軍分區解散,一心想回部隊工作的林建華,于1948年陰差陽錯地被分到渤海區黨委文工團。解放戰爭期間,她曾在山東各戰場為戰士演唱,也經常參加樂隊伴奏,是一位文藝多面手。
兩年后,作為文工團的業務骨干,林建華被調入山東文聯地方戲曲研究室,從事地方戲曲的發掘、整理、改革工作。在這里除了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外,她還需要參與地方戲曲表演。至此,林建華才正式接觸到呂劇!爱敃r,我對戲曲一竅不通,自然談不上喜歡,完全是服從組織的安排!绷纸ㄈA表示。
雖然沒有任何戲曲表演基礎,但林建華特別喜歡演唱。在研究室的安排下,她學習了昆曲、豫劇、評劇、越劇、河南墜子、京韻大鼓、西河大鼓等大量劇種和曲藝的唱腔,為呂劇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段時間,她先后出演了《小姑賢》中的李榮華、《藍橋會》中的藍瑞蓮、《李二嫂改嫁》中的李二嫂等角色,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
在林建華看來,呂劇的旋律很質樸,唱詞通俗易懂,唱腔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因而吸引了大量觀眾!爱斎,這也吸引了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它就這么潛移默化地把我給‘化’了!绷纸ㄈA說。
潛心藝術 自成一派
提及林建華的藝術成就,不得不提她的唱功。林建華的嗓音明亮清脆,尤其是高音純凈甜美。在演唱上,她唱腔優美、聲情并茂,且在聲樂技巧上造詣頗深,被很多專業呂劇演員爭相學習,形成獨具風格的林派。她的不少唱段膾炙人口,至今仍廣為流傳。
林建華在演唱上的成就不只是憑借嗓音條件好,還得力于勤奮的探索和學習!肮馍ぷ訔l件好也不行,還得會唱,懂得用聲音來塑造人物,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情感,而不是張嘴吆喝!睘榇,林建華從兄弟劇種及曲藝等演唱藝術中廣泛汲取精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皩W京韻大鼓時,我聽的是劉寶全的唱片《大西廂》。覺得他某一句唱得特別好時,我會倒回來多聽幾遍;聽到哪個音符很妙,也會倒回去反復聽。得弄明白人家到底唱得好在哪兒,然后把它運用到呂劇演唱中來。”林建華說。
長此以往,林建華逐漸形成了吐字尖團分明、行腔委婉流暢、韻味醇厚雋永的獨特風格。此外,她還善于運用特有的裝飾音來潤色唱腔,使人感到新奇俏麗、悅耳動聽!斑@些都不是誰教的,完全是靠自己一點一滴悟出來的。”林建華告訴記者,沒退休時,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她也從不閑著,自己打著板眼在心里唱。“在演唱方面,我是真下功夫了。每天我都得唱,不唱就好像把自己的魂丟了似的!绷纸ㄈA感慨地說。
多年的勤奮和廣采博取,也讓林建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先后獲得山東省第一屆戲劇會演表演獎、山東省第二屆戲劇會演演員一等獎、首屆華東地方戲曲會演演員二等獎。
德藝雙馨 戲如其人
不少人說,林建華不僅戲唱得好,人品更好,可謂德藝雙馨。她曾被選任為第三、四、五、六屆山東省政協委員及第三屆山東省人大代表。
作為山東省呂劇團建團后的第一批業務骨干,林建華對年輕演員盡職盡責,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表演技巧與心得都教給他們!霸谖已劾,這些孩子哪個都是我的學生。只要他們愿意學,我就愿意教。呂劇不是幾個人能唱響的,眾人拾柴火焰高!绷纸ㄈA說。
每次演出時,從前臺到后臺,演戲、化裝、后勤,只要幫得上忙,林建華什么都做,從不以表演藝術家自居!拔沂莿F的成員之一,演出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都有責任!绷纸ㄈA表示。
1990年,林建華正式離休。在40余年的呂劇藝術生涯中,她主演過30多個劇目,塑造了李二嫂、紅嫂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舞臺藝術形象。為表彰林建華在呂劇藝術中所取得的成就與突出貢獻,1989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對其通令嘉獎;1993年10月,國務院為其發放特殊津貼。
雖已離休20多年,但林建華一直在心里惦記著呂劇!皬牟幌矚g呂劇到愛上呂劇,我與呂劇緣分不淺。”如今,82歲高齡的她每天都要在山東省呂劇院里溜達幾圈。每當聽到傳來的排練聲,她都要在心里琢磨下,哪句唱得好,哪句唱得還欠點火候。
“能把呂劇唱好,能看著年輕人成長起來,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事!绷纸ㄈA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