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第三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 >> 正文
現在我常常懷念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我認為作家在那時候寫得最好、最飽滿,那個時期幾乎所有中國最活躍的作家都寫出了優秀的短篇小說,然后才開始寫中篇小說、長篇小說,再后來越寫越長,這個勢頭到今天也沒有改變。蒲松齡當年是一個自由的寫作者,他是一個故事的記錄者,他的小說寫得汪洋恣肆,自由非凡。我懷念上世紀80年代的短篇小說創作成就,那時的短篇小說創作煥發著勃勃生機。作家在語言、講故事等許多層面都生機勃勃、強勁有力。很多人覺得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但其實,我認為是在以另一種方式返回,如今我們已經有一定的回歸,只是與當時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如今,許多重要的、活躍的作家又回歸短篇小說創作這一領域。
20世紀80年代的短篇小說與今天相比,其實并沒有今天的作品自由,那個時代的作品寫得飽滿有力,但并沒有現在這么揮灑自如。我們現在最該研究的是,怎么保留今天短篇小說的自由,讓明天的短篇小說更自由,在此基礎上,怎么回到80年代的飽滿有力,滿足讀者回到80年代的期待。
我們今天看蒲松齡的短篇小說,最大的啟發是,他不把短篇當短篇,有一種自由和放松的寫作狀態,今天的許多短篇寫得太拘謹。韓少功在創作談中談到文學的陌生感,建議我們有時可以少考慮作品的形式本身,文學更寶貴的精神還是自由,這種自由要從短篇小說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