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書訊 >> 正文
《一畫一世界——教你讀懂中國畫》(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是羅淑敏的新作,而用“一畫一世界”來形容中國畫,應該也是再妥帖不過。中國畫在氤氳筆墨里呈現出的多是空靈縹緲的意境,筆墨所到之處,書畫家的人文氣質層層蕩漾開去,畫中的人、物、景,成了一個靈動的支點,讓人如入幻境。用心品讀一幅畫,由畫中的景物到畫中的境界,再到藝術家畫而不喧的人格特質,一層層讀下去、品下去,畫中的真味便慢慢迷散開來,品畫人興到酣處,不自覺進入移覺換境、忘我無私的“心流”境界?v觀東西方畫界流派,惟傳統的中國畫具有讀不盡、品不完,畫中詩、詩中畫,情境交融,可以先觀再讀后品的獨特持久的藝術魅力。
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書畫名家,均是飽學之士,精神境界超脫出了簡單的物欲需求,借畫以言情言志,他們筆下的人物不是具體的人物,筆下的山水也并非特指某一處現實山水。他們“寫生”,寫的是自然生動的意趣,寫的是心中的一種氣韻,既師法自然又取道人心,是能夠將人文精神、超凡逸趣溶情于筆墨,用有形畫傳達無形詩的藝術大家。在他們眼中,讀畫賞畫均是高雅之事,僅限于朋友之間的私密交流,有一種清風明月茶語畫韻的境界。讀中國畫,一定需要一顆讀懂中國、理解高士、有精神寄予、能夠抽離煩俗境界的心,否則再有“意思”的畫,賞來也是味同嚼蠟。
作者羅淑敏懷著對中國畫的深愛之情,從中西畫的傳承流變、藝術賞析、人文特質等角度進行了深入對比解析。作者在書中講述了讀中國畫的“三遠透視法”和“游離透視法”,闡述中國畫筆墨的萬千變化,用黑白濃淡潑灑出的空靈境界,在無中勝有、有又似無的中國畫靈動意境中,追思古人風骨,展現畫家靈魂特質的藝術內涵。作者指出,欣賞中國畫切不可用欣賞西畫的眼神,要從人文情境入手,看畫風、讀神韻、賞意態、品真味。如果用欣賞西畫的眼神,從逼真度、光線度來看中國畫,便如同戴錯眼鏡對錯焦,一幅意趣盎然的中國古畫會頓失風采。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里,以“師承”為重,傳承前人的藝術造詣,追思古人風采,是后人求學的必經之路,也體現了中國人重傳統、講傳承、尊師重教的溫雅儒風。后人對前人的藝術造詣是在傳承中慢慢融會、發展、轉變的,這是一個舒緩漸變的過程,不會如西人以創新求變、顛覆前人、標新立異為追求目標。讀中國的山水畫,如果將歷朝歷代的名家畫作放在一起,將是一幅完整的中國山水人物流動畫軸,在時光流淌中緩緩鋪展,一路讀下來、品下來,仿佛游歷千年人文古風,既波瀾不驚,又驚心動魄。
如果世上的一切,都如中國畫般緩緩流淌,那么今日之世界,會否多一分寧靜安然,少一些紛擾躁動?(胡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