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在今年三月份,劉震云說:“《一九四二》其實不適合拍電影。這是紀實體小說。電影需要的人物、故事、情節、細節,小說里都沒有。”而在最近的訪談中,他盛贊電影《一九四二》導演馮小剛“成熟有主見”。
記者:觀眾看完《一九四二》好像都會被感動?
劉震云:他們都是從善良的心態來看這個《一九四二》,并不是因為作者跟導演,我覺得還是因為這個電影的內容。別的民族你要面對自己的死亡,他會是追問的態度,誰把我餓死的?但是中國人的話,他臨死的時候留下的是幽默,為什么呢?是因為這種事太多了。當災難變成家常便飯,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它,它就像鋼鐵一樣,變得特別硬,雞蛋不是碰到上面就碎嗎,但是你要用幽默的態度對待它,這個嚴肅就變成一塊冰,掉到海里面就融化了,這個幽默成大海了。
記者:我們現在也有很多災難,可是在信息化的今天,隨便一個熱點新聞就會讓我們把一些災難,一些悲傷的東西忘過去。
劉震云:寫《一九四二》正是為了使遺忘重新浮現出來。所以小剛有句話其實說得還是很準確的,他說(《一九四二》)對這個民族有認識作用,重新使民族有一個自警的精神,現在大多數人看了之后,他是人性的深處受到了感動,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
記者:聽說你們重走了逃荒路,去調查這些事件,最后的六個主線是怎樣捋出來的?都是有真實原型么?
劉震云:這個小說改成電影本來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小說里面并沒有電影的元素,比如講像故事、人物、情節,人物情感的這種起承轉合這些都沒有,要考慮的就是怎么讓它產生,當然我們坐在這兒也可以聊張三李四,但是你真正上路幾趟走下來的話,就會發現這些人物自動就出現了。
記者:您跟馮導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所以現在除了在劇作方面,您會在電影的其他的方面給導演一些建議嗎?比如推薦您心目中合適的演員?
劉震云: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成熟,有主見的導演,導演的工作不用別人給他提任何的建議。
記者:您對他的創作完全不干預。
劉震云:嗯,另外就是,我覺得小剛真正偉大的地方,是拍電影之前,他知道拍什么和不拍什么。真正的好的導演是拍別人不拍的東西,你拍,我也拍,咱倆肯定一樣,他(馮小剛)肯定拍的是別的導演不拍的,他肯定認識到了電影之外的東西,一個好的導演不但懂電影,他肯定懂電影之外的,或者背后的更多的東西,我覺得這個選擇對于導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