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一家人》,瑞安一人家。以瑞安一戶農家生活為原型、以溫州人經商創業歷程為主題拍攝的36集電視連續劇,10日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溫州一家人》是十八大獻禮片,讓溫州人引以為傲;該片的群眾演員,大多由瑞安市永安鄉均路村村民扮演,當地群眾收看該劇時更多一分親切。
沒有經歷,不知打拼苦,創業艱。這30多年來,溫州有多多少少個周萬順,為改變農家貧窮困苦的命運,不惜“砸鍋賣鐵”、背井離鄉,不怕流落街頭,勇敢闖蕩江湖。片中,周麥狗“惱羞出走大西北”……30年沉浮,30年變遷,走南闖北艱難拼搏的200多萬溫州人,都走過了一條坎坷曲折的創業路。這30年,他們的命運起伏,融進了時代脈搏的跳動。
常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改變窮苦的命運,只能靠自己去打拼。“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這就是一大批溫商與命運頑強抗爭的真實寫照,是一種蘊藏在民間的偉大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成就了周萬順一家四口人徹底改寫命運,更成就了舉世矚目的溫州模式。另一名創業者周阿雨,先后當過廚師、開過餐廳,還賣過服裝。她曾輾轉于意大利和法國尋找商機,也曾為愛前往局勢動蕩、戰火紛飛的伊拉克;她曾因華人身份受到不公正待遇,她也因自己的誠信和大度贏得了尊重和喝彩,成為海外溫商的出色代表。
網友maide00在相關微博上說:“眼前又浮現20年前,跟隨父親從溫州永嘉山區乘著行駛在泥濘顛簸山道上的汽車離開了大山的情景。第一次乘汽車,第一次遠行……從此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奔跑著努力著,至今沒有停下腳步。”是的,他們漂泊的腳步沒有止境,一直在同命運抗爭。早年,在各地打拼的溫州人的“勤勞”、“肯吃苦”,是溫州人的特征,是溫州人的“品牌”,在全國各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成為改革開放大潮中一個引起中外注目的景觀。我結識的一些在杭經商的溫州人,有的只是小本生意,為了改變命運,為了支撐一個家,為了培養下一代,他們做得很辛苦。他們也時常提起,在國外打工的親戚朋友怎么怎么的辛苦和不易。
正因為溫州人吃得起苦,敢為天下先,特別能創業,才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創造了溫州模式。如果沒有一代溫商的苦苦創業與卓著建樹,恐怕很難奠定如今浙商在全國獨樹一幟的地位。溫州人的創業精神,是一筆巨大財富,如陳德榮在《溫州一家人》新聞發布會致辭中所說,溫州模式為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出了貢獻。
網友董磊磊-溫大在評論該片時說:“透過《溫州一家人》,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千千萬萬家庭的變遷,也見證著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進程。”為此我們得好好看一下這部片子,再去領略一遍苦與痛、貧與富的命運變遷和喜怒哀樂。對年輕一代,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文化財富,可以從中汲取動力,得到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