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作品 >> 正文

    白云生處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2年11月13日15:17 來源:文藝報 胡子龍(彝族)

      一道道林谷,一道道林梁。林谷間悠揚飄飛的是彝家的歌聲,林梁上緩緩移動的是彝家的牛羊。大大小小的彝山村,星羅棋布地點綴在云南省祥云縣東山彝族鄉蒼茫的林海中,如一顆顆清露,似一粒粒珍珠。轉一道彎,僅僅就轉了一道彎,就風情別樣。撲面而來的,是幾個忽隱忽現于叢林中的白族少女和她們甜美的歌聲。歌聲中,大山深處生白云的白族村莊余食郎,已披著正午明晃晃的陽光,拽著磅礴林峰下的一面高坡,生機勃勃地呈現在眼前。

      余食郎搖曳多姿地閃現在眼前,讓人欣喜異常。

      其實,走在漁泡江岸,彝山所有的風景都令人沉醉,所有的彝族村寨都讓人感到親近和溫馨。所有的彝家人,男女老少,都以他們火一樣熱情豪爽的民族性情,讓遠道來的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暖意。然而,在這浩瀚無邊的彝族大山里,在這彝族山歌生風起浪的漁泡江岸,陡然地,眼前閃出了白族村莊來,閃出一個個金花姑娘來,飄起一陣陣白族歌聲來,確實讓人感覺別樣。

      余食郎村是祥云縣東山彝族鄉腹地的一個自然村,距離東山鄉政府駐地妙姑街將近40里的車程。它明媚大氣地坐落在漁泡江西岸野貓山余脈一座陡然兀起的山峰的半腰,是典型的高坡村寨。發源于小野貓山的余食郎小河,日日夜夜揚花起浪,歡唱著從村坡下邊的箐里流過,滋潤著箐中田地里的稼禾,也滋潤著余食郎白族人一代又一代的夢境。因為村子落座得高,當陽而立,日照時間長,在周圍又有“太陽村”的美稱。全村百余戶人家四五百口男女老少,說著聽起來軟綿綿、甜絲絲的祥云白族語言,每天清晨最早迎來朝陽,又在每一個晴朗的傍晚最后一個送走落日的余暉。往往,附近幽谷里大大小小的彝族村寨已經披上了暮色,房間里也拉亮了電燈,可她臉上還染著一抹晚霞,金鳳子花一樣明麗燦爛。她是東山鄉惟一的白族村莊,也是整個漁泡江林谷惟一的白族居民點,因而,在祥云白族中,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遠山村莊里的白族人,又是惟一一個真正意義上具有山地白族特征的居民群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她成了整個大理白族自治州最靠東的白族村莊。如果說,白族聚居的祥云禾甸壩,是白州東來第一白族壩,那么余食郎,則更當之無愧地是“大理東來白族第一村”。這一點,注定了她在祥云白族乃至整個大理白族中,有著獨特的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獨特的地域性文化,有著特殊的研究價值。

      我與余食郎村有著甚為久遠的接觸。17歲的時候,行游彝山的我,就邂逅了這個遠山白族村,在村頭的一戶人家借宿。那個白語漢話交織的火塘夜晚,至今仍記憶猶新。幾年后,偶然的機會,又與來自余食郎的小羅,一個面相憨厚實則內秀機靈的白族青年,經過相遇到相識,相識到相知,成了好朋友,余食郎更是成了我的常往之地。小羅跟他們村絕大多數人一樣,除了白族話,還會熟練使用彝語、漢語兩種語言。在這個彝族、漢族、白族雜居的遠山林谷,他真可謂如魚得水,見什么人就說什么話,遇到哪個民族的朋友就唱哪個民族的歌。結識了我這個壩區朋友后,得知我對遠山民族風情文化著迷,他以余食郎山地白族人固有的熱情,一次次帶著我,走訪他在附近村寨的彝族朋友,唱彝族山歌,跳彝族舞蹈,吹奏彝家樂器,上村子后邊高高的臘立山趕會,登高望遠一攬群山;到漁泡江東岸的姚安、大姚一帶,和彝家人一起過傳統的“秋節”,感受漁泡江彝族人獨具特色的婚戀文化。他能唱很多白族民歌,一道走在蜿蜒山路上,他甩出的一支支白族民歌,直唱得青山流韻白云駐步,讓走在他身邊的我,讓遠遠近近的青松綠櫟,情不自禁沉醉在他的歌聲里。可往往就在別人的不經意間,他突然一轉腔韻,含一片木葉在口,甩出幾支地道的彝族山歌曲調,吹得漫山馬櫻花紅。我與他相識時,他正在東山初級中學讀書。他初中畢業后回村務農,后來,用他那迷人的山歌,贏得了一個美麗的彝族姑娘的芳心,到距離余食郎5里處的坡腳村,當了上門女婿,和他親愛的妻子,還有淳樸厚道的丈人、精明強干的丈母娘一道,披星戴月,用心經營著他們這個小家庭。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得小日子蒸蒸日上。他的一個哥哥,也是到附近另外一個村的彝族人家,和一個漂亮彝族姑娘喜結連理。他的小弟,在彝家篝火邊跳足了狂放熱烈的彝族舞蹈,在清清的河邊草坪上唱夠了浪漫的情歌后,嗩吶聲聲中,娶回的,也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彝族少女。朋友小羅和他們一家,可算是余食郎白族村居民生活的一個縮影,真切而形象地折射著這個深山白族群落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狀態。偏居彝山腹地,長時期與彝族人和睦相處,受當地彝族文化的影響,使他們的白族文化中,摻進了濃濃的彝族文化因子,他們也以自己民族的文化,積極地影響著當地彝族。兩者之間的相互交融,使余食郎形成了與外界白族不盡相同的白族文化,給豐富厚重絢爛多彩的祥云民族文化之花樹,增添了別具風姿的一枝。

      余食郎白族村和整個東山鄉,1975年以前曾歸轄于當時的劉廠人民公社。現在,從村里向外延伸的公路,經過東山鄉政府駐地妙姑和干海村,連接劉廠鎮和縣城,然后輻射向大理、麗江、保山、思茅、昆明……由于這些歷史原因,這條公路應該在他們心里有著最重要位置。事實上,如今的余食郎白族人,和整個東山鄉的萬千彝族漢族苗族傈僳族居民一樣,通過這條交通大道,和外界發生著經濟上文化上的密切聯系。這條交通大道,是他們物質上精神文化上的致富黃金道。然而,毫無疑問地,村民們世代傾注了更深感情的,恐怕還數從村里逶迤向西,過野貓山南麓的出水箐,經過大營而到達禾甸壩的那條坎坷山道。這是他們世世代代的心魂之路啊!作為一個從禾甸壩黃聯、城北一帶陸續東移,定居于彝山腹地的白族村莊,雪山廟腳下的城北、黃聯一帶是他們的根之所在。他們與所有的白族人一樣,與所有的中國人一樣,血液中有著濃郁的故鄉意識和故鄉情感。而他們對故鄉深沉的感情之戀,正是通過這條血管一樣彎彎曲曲的山道,來展示和宣泄的。通過這條夢一般飄忽的山道,祖祖輩輩,不斷有余食郎的白族姑娘嫁到城北、黃聯一帶,或者有城北、黃聯一帶的姑娘,嫁到余食郎村,用感情,用婚姻,延續和強化著與故鄉的血脈聯系。如果說,從村口連接縣城的那條玉帶般的現代化公路,洋溢的是余食郎白家人對更幸福更美好的明天的向往,這條靜悄悄游走于密林草間的小路,蘊藉的則是他們作為歷史上的一個遷居群落在內心誠摯悠遠的情愫。

      夜幕降臨,明月東升。涼爽的晚風里,站在禾甸壩西邊山梁上,舉目東望,月暉里,一朵美麗的清風白云,不偏不倚地飄在小野貓山的峰尖上,把百里彝山點綴得分外妖饒。哦,這清風白云,一定是從山那邊那個叫余食郎的美麗白族山村的夢里生出來的……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2021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完整观看高清秒播国内外精品资源| 国产综合色香蕉精品五月婷|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久9久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chinese精品男同志浪小辉|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97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99|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