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推薦榜 >> 相關評論 >> 正文
文字是一種奇妙的材料,可以用來制作華麗的包裝,也可以用來打造一把鋒利的手術刀。
《我是城管》就是這樣一把手術刀!作者毫無畏懼地曬出他管轄下的那些林林總總的的“爛事”,讓人看到城管隊伍的可敬和無奈,這是在化解社會沖突。也許這位夾在上級和下級之間的局長,為了還原真實,文中觸及了一些誰也不愿碰觸的利害關系,有點唐突。但如果不這樣,不痛不癢地遮遮掩掩,誰又會相信呢?網(wǎng)上那些對城管隊伍的極端言論就是因為不了解內(nèi)情而把一肚子怨氣全部撒在和他們面對面的城管隊員頭上,化解對立的最好辦法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真相攤開在公眾面前,讓公眾自己去判斷!
一. 拍案而起的底氣
作者周亞鷹在文章中點出了一些具體的人和事,他為什么敢這樣做呢?他的法寶是“我是干凈的”,因為“我”要說別人,逼得自己絕對不敢那樣做!懊癫环崮芏峁9珓t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則明代官箴用在今天仍然可以推而廣之。無論是在官場在職場,公和廉都是醫(yī)治行政不作為和腐敗的靈丹。致公致廉就有話語權,陽光有消毒功能,官微言輕的有志者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舍此別無他途。
因此,我尊敬周亞鷹。
二. 演員與觀眾的區(qū)別
很多時候,領導者只是關注和評判,也就是說做個認真的觀眾就可以,并不需要大量的參與和實務。當官之所以有誘惑力,易于上手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人沒有掌權之前連個中人都算不上,甚至一句囫圇話都弄不完整,然而并不妨礙他把官當?shù)糜心S袠,這樣的例子很多。當然領導者隊伍中的精英是大量的,我指的是那些“混官”現(xiàn)象。
周亞鷹也是個當官的,但從文章中看他這個官當?shù)貌⒉惠p松,幾乎是上躥下跳,四面出擊,焦頭爛額,窮于應付。這是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他從觀眾席中站了起來,還沖上了舞臺,一句話,打破了常規(guī)。悲天憫人的胸懷是作家的良知,這一點與官場規(guī)則是有區(qū)別的,既然有改變你就必須有沖撞,必須重新做出價值選擇,使自己變成劇情的一部分。于是就有了文章中那些林林總總眼花繚亂的生動活劇。周亞鷹成了劇中的“表演者”,現(xiàn)在輪到別人來評判他了。
如果他安分地當一個局長,那他僅僅是個城管局長的角色,但進入“劇情”之后,而且又用文字將這些展現(xiàn)出來,他就成了一個社會角色,是呀非呀黑啊白啊,社會自會做出評判,作品的美學意義也因此而悄然定格。
三. 贏取一份寬容
城管工作功德無量。中國幾年之間猛增20倍的城市,問題很多,實際上大部分問題與城管無關。但城管站在第一排,臟水朝他們兜頭潑去,這公平嗎?城市管理工作的歷史不長,法規(guī)、設施甚至隊伍經(jīng)驗都缺位嚴重,因此城管隊伍的職業(yè)水準也有待提升。執(zhí)法工作強制的部分是不可少的,但如何使得強制和疏導并存,盡量做到讓人可以接受則需要不斷探索,特別是對執(zhí)法過程中的廣大圍觀市民的宣傳解釋工作尤為重要!胺ú粔罕姟,真正弄得群起而攻之,工作就無法做了。不作為或作為過當都是城管挨罵的原因。最大限度地少提供一點這樣的“原因”,日子就會好過一些。政府的城市管理是通過工作人員來實施的,這道防線垮了。群眾就會找到政府門上,那時候有理無理就不容易說清了。因此政府和群眾千萬不能“兩頭燒火中間出煙”,城市管理部門是政府行政作為的重要部門,因此政府系統(tǒng)的建設口各部門盡量在建設中少給日后的管理留下欠賬,城管順,則城市安。但愿《我是城管》的出現(xiàn),多少能夠獲取一些政府部門的理解,在市民中贏得一些寬容。
文學不能過度娛樂化。文學游戲?qū)ι瞵F(xiàn)狀無多大補益。文學作者不能放棄探求和干預社會。現(xiàn)代人心靈需要救贖的地方很多,你身邊就有取之不盡的素材。當今文學如果能深刻一些,精氣神飽滿一點,“素質(zhì)”問題也許會提升得快一點。如果把人文精神“玩”垮了,城管工作就會時刻處在“戰(zhàn)爭”之中。作家應該是社會的良知醫(yī),《我是城管》是一服良藥。面對浮躁要耐心疏解、降溫、調(diào)理,不但鎮(zhèn)靜對方,同時也在鎮(zhèn)靜自我。讀過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群被網(wǎng)絡攻擊得體無完膚的“另類”,其實過得比別人累,干得比別人難,他們真的值得尊敬。我們這些坐享他們勞動成果的人可不能難為那些給我們提供服務的人群,那樣有失厚道。至于城管人員當中個別人違規(guī)執(zhí)法、野蠻行事,試問哪個行當沒有呢?起碼也應該就事論事,不能棍掃大片。物極必反,真正逼急了就有人就喊出了“我是城管我怕誰”,這就是例證,劍撥弩張的結果就是最后沒有贏家。
大處著眼,小處落筆。《我是城管》面世正是時候。在全社會和諧氛圍的環(huán)境中,“城管”成了最惹眼的異樣音符,面對這一異象誰都不能背過臉去。這樣的議題就是我們常說的“熱點”、“焦點”。解剖熱點不是一件易事,熱點之所以成為熱點,就是溫度已經(jīng)急劇上升到引起普遍關注的沸點。網(wǎng)上有人將城管比喻成土匪,說“現(xiàn)在說城管是流氓連流氓都生氣”,一時喊打之聲甚囂塵上,社會輿論一邊倒。這時候有人站了出來,并且理直氣壯地吶喊:“我是城管!”這就是一個縣的城管局長周亞鷹。他并沒有就全國的城管信任危機作什么調(diào)查和分析,然后提出辯解和對策。他只是采用了“曬”的辦法,將他自己的城管故事一件件、一樁樁地曬,這一曬,影響迅速遍及全國——都市的公交車上都能聽到《我是城管》,街巷的屋檐下能看到戴老花鏡的老人捧讀《我是城管》,高校的天之驕子在互相傳閱《我是城管》,連商城菜市場的菜農(nóng)屠夫也在捧讀《我是城管》……為什么?因為陽光稀釋了塊壘!其實這個辦法并不新鮮,化解猜忌的最好辦法就是要“曬”。反腐倡廉曬官員財產(chǎn),政府部門曬支出賬單等等,但是“曬城管”卻要膽量,因為城管工作煩瑣而雜亂,特別是人情、利益等方面牽涉的人太多,要曬出來必須非常勇敢才行。這個時候這位年輕的局長也說出了那句話,我都是城管了,還有什么可顧忌的!將自己放在了陽光下,真的有晦氣要找上門來,它也得思量思量,它是否能夠抗“曬”。
最后,真誠說一句:“心中無賊,賊亦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