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藝術家訪談 >> 正文
十八大代表、天津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關牧村——
“為老百姓唱歌最風光”(情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文藝工作者作為文化藝術產品的創作者、生產者,在文化建設中一直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動并且見證著文化的發展與進步。近日,記者就文化發展采訪了十八大代表、天津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關牧村。
記者: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身處文藝工作的一線,您有哪些具體的感受?
關牧村:這些年的文化建設可以說成就喜人,這一方面得益于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文化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文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備,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國經濟社會取得的飛速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動著文化消費,推動著文化市場的繁榮和文化產品的豐富。以音樂為例,現在我們的舞臺上美聲、通俗、原生態等演唱風格應有盡有,姹紫嫣紅。
記者: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共享共建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文藝工作者貢獻力量的地方。就您的基層演出經歷,能否談談文化下基層、下農村的感想和收獲?
關牧村:文藝工作者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基層,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氛圍和趨勢。很高興看到在文化產業日益繁榮、文化市場日益豐富的同時,公益性演出更加活躍。像汶川地震等突發自然災害發生時,人們都能看到文藝工作者的身影,他們不僅積極捐錢捐物,而且深入災區一線,給災區帶去了歌聲、歡樂和戰勝災害的信心。
危難時刻如此,日常時候也不放松。很多文藝團體和文藝工作者經常深入基層,到邊疆、到鄉村、到偏遠地區去為群眾演出。每次演出,給基層群眾帶去歡樂和黨的溫暖,自己收獲的則是精神上的升華。我去過貴州、云南、西藏慰問少數民族群眾,去過南沙、西沙慰問守島的官兵,去過大慶油田、克拉瑪依油田慰問第一線的工人,每到一地,看到他們像過節一樣,沉浸在快樂幸福之中,我自己也非常高興。而且從他們的歡樂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那同樣是一種滿足。
還是那句實話,文藝工作者的生命只有在群眾中、在生活中才能得到滋養。在我看來,為老百姓唱歌最風光。
記者:作為十八大代表,您對這次大會有哪些期待?
關牧村:黨代表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形象。我堅信,黨的十八大的春風無疑將使文藝百花開放得更加多姿多彩。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深知藝術生命存活于廣大觀眾之中。有了觀眾魚得水,失去觀眾樹斷根。我要堅持用歌聲陪伴著人們的生活,永遠為人民歌唱,為時代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