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視野聲音 >> 正文

    “文化遺產熱”的冷思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2年11月06日14:26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張小平

      近年來,“文化遺產熱”在各地方興未艾。這說明我們的民族文化自覺與文化保護意識在增強,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文化遺產熱”的背后已經出現了一些普遍性問題。

      警惕文化遺產過度“商業化”

      在“文化遺產熱”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動機是文化遺產,尤其是“世界遺產”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目前有些地方政府關心申遺,并不完全是為了保護,也是因為它能帶來利益。現實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屢屢被過度商業化改造就是明證。“原生態”被一些地方濫用,為了迎合游客,一些所謂的“原生態”表演把歌舞的方式和內容全部改變了,甚至加入不健康內容。

      這就要求我們對于文化遺產決不能過度商業包裝,因為不同的文化形態有不同的生存、生長環境。如果原生態被硬生生地“圈養”在狹小的舞臺里,僅供人們消遣娛樂,那么它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原生態性。這不是保護民間藝術,反而是割斷血脈。對此,政府和民眾要以法律、教育的方式維護文化遺產的尊嚴與永久性價值,根除文化遺產過度商業化、文化保護急功近利的不良傾向。

      當然,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滲透一些商業行為是難以避免的。其實,商業行為也是一柄“雙刃劍”,它有時也可以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例如少林寺周圍建立了很多武術學校,其中大多數是商業行為。但是,這種商業行為對于少林武術的宣傳的的確確發揮了作用。

      如果說防止過度“商業化”是保護文化遺產的一面的話,那么另一面就是切實加強文化生態環境保護,使文化遺產得以活態傳承。注重文化遺產的生態環境保護,重點是為文化遺產提供一個鮮活的立體空間,包括生存環境、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等。因為一些文化遺產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與它們的日常社會習俗、生活群體緊密相關,脫離了相關的社會人文條件就難以存活。事實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真正需要的是活態傳承,以及使它能夠活態傳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整體的、群體性的、能夠自然傳承的文化遺產保護更重要。唯其如此,旅游文化大院等文化景觀才不會因為無人居住而失去了大院的本真狀態,進而成為“活景”而非“死景”。

      在文化生態環境保護上,還有一點需要強調:我們既要重申報又要重管理,既要重開發又要重保護。當下,一些地方政府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淡薄,少數地區超負荷利用,甚至借創新之名隨意篡改、破壞文化遺產,從而損害了文化遺產的原真性。活態性、生態化一直是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真正意義上的保護,不是無土栽培,而是生態化的保護。

      概言之,只有解決好短期效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問題,合理開發利用文化遺產資源,方能保護好文化遺產,方能推動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保護人”與“被保護人”二元格局有待調整

      與物質文化遺產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呈現方式和傳承手段的多樣、復雜、動態而面臨更多的問題和困難。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蘊含著民族精神家園的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或正在從現代人的生活中消失。雖然我國已確定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針,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保護人”和“被保護人”二元格局。“保護人”包括政府、專家、文化學者等;“被保護人”包括承載、傳承或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個人或群體。在多數情況下,“保護人”處于話語的霸權地位,“被保護人”處于弱勢地位。什么該保護、什么不該保護、怎么去保護,基本上都由“保護人”說了算。這樣一來,難免出現“保護人”決策不科學、不周全、不及時的情況,從而不利于文化遺產的保護。

      有鑒于此,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要在尊重“保護人”的同時,也充分發揮“被保護人”的作用,因為“被保護人”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切身的感受,對其理解與體會也非外人所能及。

      由這個問題延展下去,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還要解決后繼無人、瀕臨失傳的問題。坦率地說,一些依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的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生活方式、娛樂方式的變化導致一些民間工藝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一些地方劇種不再受到歡迎,因為人們更愿意選擇看電視。目前,剪紙、皮影等文化遺產正面臨危機。

      不過,這并不是要求人們回到過去,遠離現代生活而離群索居,而是希望在現代化浪潮中保持文化遺產的原有價值。于此,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科學規劃。只要不利于文化遺產的長遠保護,不利于文化遺產保護的總體設計,即使經濟效益再好我們也要“駐足不前”。最實際的例子是,如果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需要暫時謝絕參觀,我們能否堅決抵制“黃金周”、新農村建設的誘惑?答案顯而易見,科學保護高于一切。

      文化遺產保護要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文化遺產需要保護,而大型項目施工(如水利、工業)和城鎮化建設都可能對文化遺產進行一定程度的破壞甚至是拆除,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建設的一對矛盾。大香格里拉地區剛被發現的時候,那里的自然和文化遺產都成了中國西南邊陲的一顆明珠。雖然我們已經無法再現詹姆斯·希爾頓式的遙想,但是香格里拉仍然是最美的。然而,隨著當地旅游興盛、公路修建、劇組進駐,各種人為的有意或無意破壞也隨之而來。

      這就警示我們必須解決好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1872年,美國政府把黃石公園劃定為不準人們永久居住的保護區。它不但第一次公開確認原始荒野也是文明生活的象征之一,而且公開確認要使自然遺產在現代文明社會中保持原有自然價值。

      文化遺產固然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壞就無法復原。但是,它絕對不是城市發展的包袱,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本和動力。我們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各個層面,避免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建設割裂,特別是與工程建設割裂。這里有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就是把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因為很多文化遺產,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在農村。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來源:前線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久| 91在线视频精品|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九九99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99精品久久精品|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 日本娇小videos精品|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日韩精品一二三四区|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