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 正文
打開電視機,原創國產電視劇如井噴般在上演;走進書店,文學類書籍琳瑯滿目;在電影院,國產電影的號召力正日益提升;各地紛紛落成的大劇院、音樂廳、歌劇院,話劇、音樂、舞蹈、戲劇新作不斷推出;而遍布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小劇場話劇舞臺,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話劇新作。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藝創作數量激增,表現手法日益豐富,作者的個性突顯,思考的分量加重,新型傳播形式和表現方法拓展出一片又一片全新的天地。
文學作品數量空前 網絡文學發展迅猛
我國已是當今世界上文學創作最活躍的國家,新發表的作品數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僅長篇小說去年就出版4300部。剛剛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就是中國作家的杰出代表。
長篇小說是生活變遷的歷史畫卷,在莫言的《蛙》、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孫惠芬的《上塘書》等作品中,中國農村的圖景震撼心靈;而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則在王蒙的《尷尬風流》里被精彩地呈現出來;周梅森的《國家公訴》、陸天明的《高緯度戰栗》,生動描述了改革的進程!赌阍诟咴,450萬字,張煒的這部長篇小說被稱作中外歷史上最長的純文學作品,是“漫長的心靈之旅”。越來越多的作家自覺追求文學創作現代性與民族性的統一,如賈平凹的長篇小說《秦腔》、鐵凝的《笨花》、熊召政的《張居正》、莫言的《生死疲勞》、畢飛宇的《平原》等,想象力極其豐富,語言鮮活生動,人物的精神世界得到深刻的展現。一大批受到好評的中短篇小說,如陳應松的《松鴉為什么鳴叫》、王安憶的《發廊情話》等,在生活中開掘人性的溫暖與美好。葉彌的《另外的世界》、鐵凝的《海姆立克急救》和《飛行釀酒師》、葉兆言的《寫字桌的1971年》等作品,表現的是對生活的探索熱情和勇敢的實驗精神。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無不閃現著報告文學作家的身影。他們聚焦青藏鐵路、新農村建設、教育事業、時代新人,在抗擊非典第一線、抗震救災、戰勝冰雪災害時也顯示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尤其是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海飛的《向延安》、方方的《武昌城》,深刻銘記了人在時代中的命運;畀愚的《叛逆者》則在戲劇沖突中塑造了革命者的精神風貌。
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也在進一步繁榮發展,創作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目前55個少數民族都有中國作協會員,占會員總人數的13%,展現出多民族文學異彩紛呈的繁榮景象。
10年來,網絡文學發展迅猛,截至2011年12月底,文學網民人數2.27億,以不同形式在網絡上發表過作品的人數高達2000萬人,注冊網絡寫手200萬人。我國有經常更新的文學網站超過500家,加上超過3億手機網民的“段子寫作”和3億多人的微博群體,累計起來的作品總量是一個天文數字。
網絡文學的出現和發展,使文學創作人員的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所改變的不僅是文學載體和存在方式,還有文學的生產機制和認知方式,在文學版圖上開辟出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新天地。
一流設施拔地而起 藝術創新令人驚嘆
世界一流的文化設施是我國近些年來各地的標志性建筑,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舒適優雅的文化場所,在這些大劇院、音樂廳、影劇院、歌劇院的舞臺上,不斷涌現的新作讓藝術魅力一次次散發出動人的光彩。
在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震撼人心的創作和表演顯示了我國藝術的水平和實力,在世界面前留下了難忘的一幕。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在人民大會堂演出16場,在國家大劇院繼續演出84場,總計演出100場,20余萬觀眾觀看了現場演出,我國舞臺藝術的深刻表現力讓人們驚嘆不已。
2011年5月3日,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王府井》已經連演16場。著名戲劇導演徐曉鐘表示:“話劇《王府井》寫出了商家的誠信與氣節,寫出了這條百年商業街留在北京文化上,留在北京人心里的人的尊嚴和道德力量!痹瓌摼﹦ 冻啾凇芬匀碌奈枧_美術設計和導演手法吸引了眾多80后的年輕粉絲,觀眾超過9萬人次。作為國家的表演藝術中心,年輕的國家大劇院共創作生產了19部劇目,涉及多種藝術門類。
在上海這一文化的大舞臺,10年來共有200多部作品不但獲得大獎,而且票房看好。電影《東京審判》、電視劇《諾爾曼·白求恩》、京劇《成敗蕭何》、歌曲《感恩》、廣播劇《走過冬天》受到輿論的高度贊揚;京劇《廉吏于成龍》、昆劇《長生殿》久演不衰;而《開天辟地》、《誓言今生》等電視劇吸引了全國觀眾。
在陜西這一文化大省,近10年藝術成就斐然,共創作戲曲、話劇、歌劇等各類劇目600多部,其中搬上舞臺的有100多部,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歌劇《司馬遷》、話劇《郭雙印連他鄉黨》等,讓觀眾稱贊不已。
民營劇團如今已經撐起了演出市場的一片天,不斷推出的新作給眾多民營劇團帶來了號召力和影響力,僅北京就擁有一批品牌民營劇團,平均每3個月推出一部新作,有的票房突破千萬元大關。
影視佳作碩果累累 舞臺創作百花盛開
2002年以來,我國影視劇創作生產力充分激活,產量持續攀升。故事片產量由2002年的100部增長到2011年的558部,如果加上紀錄片、動畫片、科教片和電視電影等片種,2011年的年度電影產量接近800部,世界電影大國的地位初步奠定。《建國大業》的票房達4.2億元人民幣;而《集結號》、《梅蘭芳》、《十月圍城》、《唐山大地震》等影片,從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納養分,借鑒國際先進電影經驗,取得顯著的票房佳績。以《非常完美》、《杜拉拉升職記》、《失戀33天》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成本影片,創新創作觀念,豐富表現角度,完善了中國電影的產品結構體系。多品種、多類型、多樣化的中國電影創作格局初步形成。
我國已成為世界電視劇生產第一大國,國產電視劇煥發出強大生命力,題材更加廣泛,風格更為多樣,形式不斷出新。2011年電視劇產量將近1.5萬集,平均每天生產40集左右,創歷史新高。10年間,《闖關東》、《亮劍》、《士兵突擊》、《長征》、《潛伏》、《金婚》、《辛亥革命》、《鋼鐵年代》等一大批優秀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審美取向和情感格調,影響了億萬人。
與影視作品豐收景象相映成輝的是舞臺佳作的遍地開花,僅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就有119臺作品在北京上演。當我們翻開10年來的舞臺優秀作品名錄,一大批熟悉的劇目展現在眼前,戲曲中的每個劇種都有十幾部、幾十部的代表作。話劇《立秋》、《商鞅》、《李白》、《生死場》,兒童劇《一二三,齊步走》、《小蝌蚪找媽媽》,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鐵道游擊隊》、《大夢敦煌》、《一把酸棗》,還有《云南映象》等,都是常演不衰的名作。通過多種藝術嫁接產生的新作,更受觀眾青睞,《天鵝湖》、《時空之旅》、《花木蘭》等,將雜技與舞蹈、電影、戲劇等藝術相融匯,取得了意外的舞臺效果!稌r空之旅》已經演出3000多場,票房3億元;而《天鵝湖》、《花木蘭》在海外市場贏得了很高聲譽。
由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實施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集全國美術界之力,歷時5年創作推出了104件優秀美術作品,其中靳尚誼的油畫《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詹建俊的油畫《黃河大合唱——流亡·奮起·抗爭》,劉大為的中國畫《會師井岡——井岡山革命斗爭》、馮遠的中國畫《武昌起義》,陳科的雕塑《詹天佑修京張鐵路》等,有力引導了當代美術創作的發展方向,在北京、上海、香港等10個城市巡展,觀眾量達100萬人次,社會反響極其強烈。
數量空前的一流設施和豐富多彩的文藝佳作,共同促成了我國當代文化發展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