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 正文

    文學教育與民族凝聚力

    納張元(彝族)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2年09月24日17:26 來源:中國作家網
    納張元發言 攝影:王紀國納張元發言 攝影:王紀國

      今天我們所面對的中國文學史是一部并不完整的文學史,它嚴格意義上只是一部中華漢民族文學史,而缺少了至關重要的少數民族文學。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文學史應該是多民族的文學史、多元一體的文學史。文學教育應該是在此基礎上,在雙向互動中來完成的,這不僅是對各少數民族身份和文化的尊重,更是在價值觀層面的一種相互認同。

      各少數民族對漢文化的認同并不存在任何的隔膜和障礙,相反,漢民族的文學作品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播非常普遍,而且有悠久的歷史。為了讓那些看不懂漢字、聽不懂漢話的普通百姓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接受漢民族的文學經典作品,他們不僅將漢民族的經典文學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并且用本民族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樣式來進行廣泛傳播。比如:流傳于白族民間特有的說唱藝術“大本曲”,在白族民間有數百年的演出發展歷史,深深扎根于白族生活之中。它寓教于樂,在白族人民精神生活領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很多經典曲目就是自漢文學作品和漢族民間故事中移植而來的,如“水滸”、“三國”、“包公”、“梁山伯與祝英臺”、“陳世美不認前妻”等。在麗江引起國內外游客極大關注和興趣的“納西古樂”,也是源于漢族的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相傳為宋樂,目前保留下來的只有來源于洞經音樂的那部分。有的曲調在中原早已失傳,卻在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完好保存。彝劇不僅有很多漢文學經典作品內容,就連舞臺呈現方式都大量借鑒了京劇的唱腔和表演模式。這些都是漢民族文學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化、本土化的成功范例。作為一種載體,它們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滲透到邊疆少數民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不僅達到文化認同的目的,還成為血脈相連的凝聚力。崛起于大理的南詔國,在大唐、印度和吐蕃之間,長期猶豫不決,搖擺不定,而最終歸順大唐,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凝聚力和對其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結果。佤山十七王在鳳山咀子剽牛,歃血為盟,誓血抗英,再次顯示了文化凝聚人心的巨大魅力。明代白族學者李元陽提出“華夷一統,天下一家”,這是少數民族學者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入領會和高度認同的集中體現。今天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長治久安,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凝聚力和對漢文化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結果。

      可惜,這種文學教育是不均衡、不對等的,不是雙向互動的,而是單向流動的。由占主流地位的漢民族文學向各少數民族流動,由強勢文化向弱勢文化流動。這種信息交流的不對等由來已久。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一書中就記載了云南大理人李觀音得、董六斤黑、張般若師等13人到廣西橫山寨賣出大理馬,買進《文選五臣注》、《五經廣注》、《春秋后語》等諸子百家之書,但《宋史》對整個大理國的描述僅有500多字。一邊是少數民族對漢文化的瘋狂熱愛,千里購書,另一邊是中原王朝對邊疆少數民族知之甚少,輕描淡寫,這種不對等讓各少數民族多少有些心理失落。并不是說少數民族文學對漢民族沒有影響,只是這種影響往往是間接的、隱性的,常常被淡化、被忽略,甚至被屏蔽。200多年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美學》中公開宣稱: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史詩。黑格爾的這個推斷顯然剔出和屏蔽了少數民族,這里的“中國”習慣性的專指漢民族,解除這種沒有惡意的屏蔽,眾多的史詩紛至沓來:蒙古族的《江格爾》、藏族的《格薩爾王》、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彝族的《阿細的先基》、維吾爾族的《烏古斯傳》、納西族的《創世紀》、傣族的《相勐》、《蘭嘎西賀》等。翻開中國文學史,就是一部漢民族文學史,少數民族文學要么作為一種裝飾性的點綴,偶爾提及,要么就干脆省略不提。少數民族文學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化符號,而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完整系統。但目前的多數“中國文學史”只是漢族文學史或者頂多是不夠完整的漢語文學史,而極少數的“文學史”雖然摻入了一點少數民族文學內容,相互也未能做到水乳交融、渾然一體,明顯帶有彼此“兩張皮”或者“大拼盤”的人為痕跡;在收入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的某些“文學史”中,還清晰地暴露著闡釋作家作品搬用此民族文化尺度去替代彼民族文學文化尺度的偏頗傾向。

      對于中國文學史中少數民族文學的缺席,大致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種原因是無心之失,沒有注意到;另一種原因是已經引起了足夠的關注,但當前對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不夠,成果不多,形不成系統,無法定位和言說。有鑒于此,今后,我們應當想方設法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和傳播。而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就是在高校開設少數民族文學史課程。高校中文系的師生一直是文學及文學史的主要研究者和學習者,高校中文系一直是文學及文學史研究和傳播的主要平臺。所以,無論是研究還是教學,高校中文系都應該成為踐行“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的突破口與主陣地。但目前多數高校既缺乏師資,又沒有一部很好體現“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的文學史,開設中國多民族文學史課程所必備的兩個基本條件都不成熟。退而求其次,緊緊圍繞“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開設系列課程,是目前踐行“中華多民族史觀”最為有效和可行的辦法。通過開設民族文學課程,讓“多元一體的文學史觀”深入中國文學研究者、學習者的內心,成為一種自覺的認識。激發相互了解的興趣,提高相互之間的關注度,通過文學的橋梁來加強心靈的溝通,由文化認同走向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最終形成天下歸心的民族凝聚力。

      文學是塑造心靈的雕刻刀,它的教育作用總是在潤物細無聲中悄然進行的。少數民族要一如繼往地熟讀漢人經典,漢民族也應該全面系統地深入了解少數民族文學,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汲取雙方文學作品中所承載和蘊涵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從民族身份的認同升華到民族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捍衛祖國統一,保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長治久安。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国产精品机视频大陆|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思思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日本Aⅴ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手机版|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97 |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91精品国产闺蜜国产在线闺蜜| 9久久9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国产精品 羞羞答答在线| 久青草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黑猫福利精品第一视频| 国产91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2页| 国产嫩草影院精品免费网址|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