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 正文

    促進青海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平臺建設

    青海作協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2年09月24日16:45 來源:中國作家網
    青海作協 馬學功發言 攝影:王紀國青海作協 馬學功發言 攝影:王紀國

      一、青海少數民族及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基本情況

      青海是個地域大省,總面積72萬平方公里,又是多民族省份,同時又是經濟欠發達省份,更是文學小省。青海全省人口約560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260萬,占總人口的46%以上。青海自古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區。現在,青海世居的民族有漢、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個民族。

      青海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經歷了起步、發展和相對繁榮的三個階段。尤其近十年來,在中國作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通過少數民族作家辛勤耕耘,青海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取得了較好成績,涌現出了一批創作力旺盛、發展潛力深厚的作家和優秀作品,少數民族作家已經成為青海當代文學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共有省作協會員約800人,少數民族會員195人,占24.3%;中國作協會員67人,少數民族會員26人,占39%,其中包括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彝族、俄羅斯族作家,有3人用少數民族文字創作。自2004年以來,少數民族作家出版作品80余部,其中17部獲得全國“駿馬獎”。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和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選中,我省有兩部作品分別入圍,且均為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充分展示了青海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在全國重要文學獎項評選中的競爭實力。

      二、促進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平臺建設情況

      (一)成立青海民族文學翻譯家協會,為共享各民族文學成果鋪路搭橋。

      近幾年,我省少數民族母語作家創作的作品越來越多,好多作品也獲得了省內文學獎以及全國文學獎,可以說,在母語文學界產生了廣泛影響,但遺憾的是,放在全省文學乃至全國文學界,卻知之甚少。這種少數民族整體創作風貌很少為全國讀者所詳知的情況,不論對我省文學事業的發展,還是對我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都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一種缺失。原因當然是眾所周知——語言文字的隔閡和翻譯介紹方面的局限。在省委宣傳部和省文聯黨組的高度重視下,經過近年的努力和精心籌備,于2011年9月成立了青海民族文學翻譯協會。

      省民族文學翻譯協會一經成立,便積極組織力量,首先從我省藏語母語詩歌作品中,精心遴選出在我省藏語母語詩歌創作中有著較高水平的四位母語詩人的作品,安排四位具有較高翻譯水平和經驗的翻譯工作者進行翻譯,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翻譯出版了四部詩集:《居·格桑的詩》、《尖·梅達的詩》、《赤·桑華的詩》和《藏族女詩人十五家》。

      在7月14日召開的全省第四次藏族文學創作會議上,專門為這四部詩集安排了首發式。四部詩集成為與會代表爭相傳閱和收藏的書籍。中國文聯副主席丹增在翻閱了部分作品內容后感慨地說,青海藏語母語作家和文學翻譯工作者,理當成為全國藏區文學工作者的楷模。這項工程將持續五年,計劃翻譯出版20部作品。

      翻譯協會成立后的另一個重要舉措,是“野牦牛”藏語文學獎的設立、評選與頒獎。首屆“野牦牛”藏語文學獎,由德本加、久美多杰、仁旦嘉措、次仁頓珠、尖·梅達獲得。長期在基層從事文學創作,二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的母語作家德本加以他的中篇小說集《沒有雪的冬天》斬獲首屆“野牦牛”文學獎大獎。“野牦牛”文學獎的翻譯獎則由《藏族女詩人十五家》的翻譯者久美多杰獲得。

      翻譯叢書系統工程和母語文學省級獎,在青海都是第一次實施,在全國藏區引起強烈反響,在短短的時間里好評如潮。一致認為,這兩項舉措將極大地激發廣大藏族母語作家的創作熱情,成為指導和引領藏族文學創作的重要坐標。

      (二)抓住“少數民族文學年”的機遇,努力營造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濃烈氛圍。

      在以往已經分別舉辦青海五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基礎上,配合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年”活動,今年內已經和將要分別舉辦五個少數民族第四屆文學創作會議。

      7月17日,青海省第四次藏族文學會議在貴德召開,中國文聯副主席丹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吉狄馬加出席會議。省內外近80名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參加會議。貴德縣素有“高原小江南”之譽,這里民族眾多、文化多元、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在這里交替并存。發源于青海三江源區的黃河,在流經貴德的時候,才得以教化養馴,用以農田的灌溉。這里的自然景觀便也呈現出了這種文化過渡帶上的奇異和多彩:草原與田野交錯,佛寺與道觀相映成趣,在林間和岸畔,伊斯蘭清真寺的星月頂飾熠熠生輝。著名蒙古族作家郭雪波認為,這樣一次關乎母語關乎民族的文學會議在這樣一個各族人民和諧生活、多元文化五彩紛呈的地方召開,顯示出一種地理與人文相輔相成的壯美色彩,也一定會彰顯出一種強大的力量。吉狄馬加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認為,這次文學會議,不但會給青海當代文學史留下珍貴的記憶,也為青海民族文化乃至中國當代文學的進步,提供了積極的、有益的探索。

      7月27至29日,第四屆青海省土族文學研討會分別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召開。吉狄馬加,省政協副主席、土族作家鮑義志,省文聯主席班果等出席研討會。研討會上還邀請了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教授就土族作家鮑義志的小說、祁建青的散文、呂霞和衣郎的詩歌進行了解讀式發言,并進行了深入研討。

      第四屆蒙古族文學創作會議、回族文學創作會議、撒拉族文學創作會議,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將于9月底至10月初分別召開。

      從已經召開的會議效果和將要召開的籌備情況看,這一系列活動有兩大喜人特點:一是因為我們對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年活動的宣傳及時、到位,與各州、縣進行深入溝通,出現了各州、縣黨委政府競相要求做東召開文學創作會議的喜人局面;二是每個會議都能結合實際,各有重點和亮點,比如,第四屆藏族文學創作會上名家齊集,亮點頻顯;回族文學創作會將邀請張承志、王延輝、石舒清等國內名家,與本省回族作家共同探討如何解決青海回族文學相對薄弱環節,迎頭趕上;撒拉族文學創作會以研討撒拉族青年詩人撒瑪爾罕詩歌作品為切入點,探討當代撒拉族文學創作的優勢與不足,等等。我們相信,通過這一系列文學創作會議,會營造出青海各少數民族創作的濃烈氛圍,調動和激勵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熱情,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年活動,在青海結出令人喜悅的成果。

      (三)充分利用報刊、網絡媒體,推介、宣傳青海少數民族作家及其作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國。

      一是在青海作家網開辟青海少數民族文學專欄,逐一介紹青海少數民族作家及其作品。

      二是積極與《光明日報》、《文藝報》、《文學報》、《詩刊》、《上海文學》、《西部》雜志、《詩選刊》、《綠風》詩刊等國內大報、名刊聯系,多次以青海文學專頁、青海作家專欄形式,進行推介與宣傳青海少數民族作家作品。

      三是憑借青海湖國際詩歌節、國際土著詩人帳篷圓桌會議、青海文學周、民族文學創作會、《青海湖》500期等大型活動,在省內各報刊集中宣傳少數民族作家創作情況。

      四是做好做足青海唯一的省級文學期刊《青海湖》的平臺效應。《青海湖》是一份創刊于50年代的老牌刊物,很多少數民族作家都是在她的扶持和宣傳中成長,并走向全國的。自2009年7月號起進行重大改版后設立的《本期推薦》欄目,每期以作家作品,配以作家照片、簡歷、創作談、作家印象、作品評論形式,大篇幅、多角度推介一位青海中青年實力作家,至今已推介的21位青海作家中就有11位是青海少數民族作家。更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5月號《本期推薦》推介我省藏族作家萬瑪才旦和他的兩個短篇小說,其中一篇《烏金的牙齒》被《小說選刊》轉載后,同時入選人民文學社版、作家社版、漓江社版等4個2011年度全國權威年選本,這在《青海湖》乃至青海文學史上都是空前的。

      五是正視多民族省份實際,鼓勵各民族作家公平競爭。近幾年,青海作協花大力氣,籌措資金,編輯出版青海中青年作家作品,“星宿海”、“青海青”兩套叢書,從無數書稿中嚴格篩選,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幾近占一半。另外,除了新設立的“野牦牛”藏語文學獎外,青海目前設有省政府文藝創作獎、青海文學獎、青海青年文學獎、《青海湖》雜志年度文學獎等,在諸多獎項中,少數民族作家占有非常可觀的獲獎比例,有時還能唱重頭戲,比如,今年年初頒發的首屆青海文學獎,最大獎項“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便是我省基層藏族作家多杰才旦。

      (四)“走出去,請進來”,加強省內外、國內外文學交流,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走出去”方面,為了落實中國作協關于東西部地區作協“結對子、一幫一”幫扶工程指示的精神,我們與浙江作協結成了幫扶對子。2011年10月,魯迅文學院浙江青海兩省青年作家研修班在杭州舉辦。兩地作家座談討論,交流心得,增進了解,互通信息,使青海9位各族學員更多地了解到浙江作協堅持實施文學精品的寶貴經驗,學習到了浙江作家在藝術風格方面的兼收并蓄,他們獨有的大文學觀的整體胸襟。今年10月,我們在丹增先生熱情搭橋下,將嘗試異地辦班,到云南昭通創作基地舉辦青海少數民族母語作家班,進行學習和交流。

      “請進來”方面,去年夏季,我們邀請了全國著名作家、評論家和文學刊物的資深編輯,來我省貴德縣為2011年度青海中青年作家讀書班的學員們授課。參加聽講的15位作家,是近年來我省在小說和詩歌方面脫穎而出的各民族的佼佼者。他們在一周的時間內,聽取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當代》雜志主編潘凱雄“當前文學生態及幾個基本問題”,《光明日報》“文薈”副刊主編韓小蕙“二十年中國當代散文創作的發展歷程”,《花城》執行主編朱燕玲“《花城》雜志的發展歷史”,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民俗學和音樂人類學專業教師蘇獨玉“民俗文化”,吉狄馬加“文化自信和文學自信”,蒲文成“有關藏傳佛教的幾個問題”,王文瀘“與江河同行”,古岳“一個記者眼中的青海以及生態環境”,馬鈞“談讀書”等講座。讀書班結束后,我們還匯總了大多數學員在研修提升后所寫的心得體會,刊發在《青海作家》上,使他們的收獲與成果讓更多的人來共享。

      (五)落實“走、轉、改”,切實為基層會員服好務。

      調查研究制度和定點聯絡制度,是服務作家、服務基層的重要體現,是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落到實處的具體舉措。因此,我們設立了省作協主席團成員調研制度,并且將這個制度中的各項任務具體分解到人,要求定點聯絡,定時反饋。根據調研工作所反映的情況,特別是有利于推動文學創作和文學事業整體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將被納入省作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計劃中參考或采用。

      根據2011年度的調研情況看,由于定點、定片、分門別類、重點突出,各主席團成員一方面抓住主要環節,精心調查實情,一方面認真地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撰寫了調研報告,為我們準確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有效解決矛盾提供了詳實的依據。在今年陸續召開的五個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將融進調研報告內容,每個會議力圖解決一至兩個困擾和問題,真正使調查研究的成果轉化為科學發展、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国产精品美女流白浆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三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 精品剧情v国产在免费线观看|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99久久99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 99re最新在线精品|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亚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